[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催化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热解制备芳烃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318.0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娜;蔡红珍;易维明;李志合;付鹏;张东红;任夏瑾;张庆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0 | 分类号: | B01J27/20;C07C4/04;C07C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催化 复合材料 废弃物 制备 芳烃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催化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热解制备芳烃的方法。本发明是以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为原料,活性炭为催化剂,所述活性炭由生物质通过磷酸活化法制备获得;将二者分别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催化热解,对热解气进行冷凝后即可得到富含芳香烃的液体产物;本发明为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以廉价易得的生物质活性炭为催化剂,能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催化热解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制备芳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是以纤维/粉末等形态的木质纤维材料为增强体或填料,以热塑性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基体,经过熔融复合而成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兼具木材与塑料的双重特性,具有力学性能优异、耐酸碱、耐腐蚀、易于加工等特点,在建筑用材、汽车零部件、工业及室内装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木塑复合材料作为材料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其可回收再生产,然而经过多次回收循环利用后,由于大分子的降解而使力学性能降低不适于继续用作材料,成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废弃物。如何对这类“固废”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利用,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木塑复合材料主要由生物质与聚烯烃塑料组成,这一组成特点决定了其在材料化利用周期结束后,可通过催化快速热解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烃产物,实现资源化利用。而且,木塑复合材料催化快速热解还具有其他生物质原料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色:(1)生物质是一种缺氢原料(H/Ceff为0~0.3左右),而聚烯烃塑料是一种富氢原料(H/Ceff为2左右),相对富氢的塑料组分的加入,使得木塑废弃物催化热解后更易获得高附加值的烃类产物;(2)木塑复合材料中生物质组分与塑料组分在催化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其热解产物间可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芳香烃,进一步提高芳烃的产率。
ZSM-5分子筛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和酸性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热解生物质和塑料废弃物。然而,ZSM-5的孔道尺寸非常小,大分子化合物难以扩散到其孔道内,极易与其表面的酸性位点作用形成焦炭,造成催化剂失活,从而大大限制了此类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因此,选择一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道结构、不易结焦和廉价易得等特点的催化剂,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资源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烃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分子筛催化生物质与塑料固体废弃物热解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催化剂易结焦、目标产物产率较低等问题,提供一种活性炭催化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热解制备芳烃化合物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以木塑复合材料废弃物为原料,活性炭为催化剂,分别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然后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快速催化热解,对催化热解气进行冷凝后即可得到富含芳烃化合物的液体产物。
所述活性炭催化剂为生物质通过磷酸活化法制备获得的活性炭,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生物质原料经干燥破碎至粒径1mm以下,加入磷酸溶液于室温下搅拌24h,然后将混合液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于105℃下干燥至恒重;将活化后的物料放入马弗炉中炭化,冷却后即可得到活性炭。
所述活性炭的制备原料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木材、农作物秸秆、竹材、椰壳或草本类生物质。
所述磷酸活化剂与生物质原料的质量比为(1:1)~(3:1)。
所述炭化过程的升温速率为5~20℃/min,炭化温度为600~900℃,炭化时间为0.5~2h。
所述木塑复合材料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与热塑性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其中,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木材、农作物秸秆、竹材或草本类生物质,热塑性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
所述木塑复合材料中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与热塑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3:7)~(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