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协同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4593.2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詹良通;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3/00;E02D3/08;E02D3/10;E03F3/04;B4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垃圾 堆山造景 工程 协同 利用 方法 | ||
1.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协同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堆山造景工程主体部分全部采用建筑垃圾进行建造:包括碎石桩(1)、水平加筋排水层(2)、堆山体(3)、封顶覆盖层(4)和坡脚反压层(5);所述碎石桩(1)的石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水平加筋排水层(2)包括多层并且设置在桩顶和地基土层之间,水平加筋排水层(2)的筋体材料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的抗腐蚀材料,水平加筋排水层(2)的填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堆山体(3)的土料采用建筑工程开挖产生的渣土,封顶覆盖层(4)由持水层(8)和排水层(9)构成,其土料分别采用预筛分渣土和再生细骨料,坡脚反压层(5)采用工程建设产生的大粒径废弃石料;
其中,利用再生细骨料的良好排水性能和大粒径废弃石料的压重作用,采用工程渣土与再生细骨料互层填筑方法解决高含水率工程渣土排水困难问题,采用堆体水平加筋联合大粒径废弃石料坡脚反压的方法解决高含水率工程渣土堆填后易失稳滑坡问题;
利用预筛分渣土和再生细骨料之间因持水能力不同而产生的毛细阻滞作用,采用毛细阻滞型土质封顶覆盖层(4)解决因雨水入渗而造成的堆山体填土软化问题,封顶覆盖层(4)的结构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持水层(8)、排水层(9),持水层(8)预筛分渣土粒径小于排水层(9)再生细骨料,通过在两者界面处产生毛细阻滞效应使入渗的雨水储存在持水层(8);
利用再生粗骨料的骨架支撑作用和再生细骨料的良好排水性能,采用与山体荷载相适应的再生粗骨料碎石桩(1)桩长设计方法解决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堆山体底部设置再生细骨料水平加筋排水层(2)用于加快软土地基排水以及控制软土地基差异沉降;
将堆山体荷载等效成为由n级台阶组合而成的荷载单元(7),并将地基表面相应地划分成n个区域,基于每个区域的堆山荷载和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再生粗骨料碎石桩(1)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协同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粒径废弃石料是在工程渣土和再生细骨料堆填过程中人工挑选出的粒径大于10cm、不宜直接进行互层填筑的石料,进一步增大了建筑垃圾的消纳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5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