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陶粒制备用污泥风干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642.2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胤;刘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其胤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鲁晓瑞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陶粒 制备 风干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陶粒制备用污泥风干设备,包括底板,底板上通过支板固定有外筒,外筒的内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内筒,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了加热腔,加热腔的内部位于内筒的顶部安装有若干加热管,加热腔的内部位于内筒的底部安装有弧形补位板,若干加热管与弧形补位板通过抱紧圈固定,内筒的内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搅拌器,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加热腔相连通的鼓风机构,外筒的底部设有与内筒相连通的出料管;本发明中由于污泥被粉碎且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污泥风干的速度,提高污泥的风干效率,且污泥的风干效果好,风干完成后,抽出挡料板放出风干的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陶粒制备用污泥风干设备,属于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粒是一种轻骨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等优点,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基础材料,市场需求量很大。传统的陶粒由粘土矿物制成,由于受到粘土矿物价格的影响,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限制了粘土陶粒的产量,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污泥作为原料来制备陶粒,不仅可利用污泥中的有机质来作为产气物使陶粒形成多孔性结构,减少其它燃料的消耗量,而且污泥中的无机成分也可以得到利用,同时还能通过高温固化污泥中的有毒重金属和灭活病原体,其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但是污泥中SiO2的含量低,烧失量大,不具有烧胀性能,因此在制作污泥时必须添加一定量的辅料和添加剂,使得制作的陶粒的成分达到制作粘土陶粒的成分标准。现有的污泥制作陶粒的方法主要是首先将湿污泥在干燥器中干燥成半干污泥,然后将半干污泥与其它物料(粘土和煤灰)均匀混合后在造粒机中制成料球,再将料球送入焙烧窑中进行焙烧,焙烧窑焙烧出来的高温陶粒进入冷却筒中进行冷却后进行筛分,目前的污泥风干设备存在风干效率低,风干效果差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泥陶粒制备用污泥风干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陶粒制备用污泥风干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泥陶粒制备用污泥风干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通过支板固定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内筒,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了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内部位于内筒的顶部安装有若干加热管,加热腔的内部位于内筒的底部安装有弧形补位板,若干所述加热管与弧形补位板通过抱紧圈固定,所述内筒的内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搅拌器,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加热腔相连通的鼓风机构,外筒的底部设有与内筒相连通的出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包括固定于支板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上位于其敞口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喇叭型的入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包括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两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且与外筒体固定连接的连接环,内筒体上与加热管相对应处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搅拌器包括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内筒相连另一端安装于外筒上的由电机驱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粉碎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活动安装于转轴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上固定设有若干与内筒相连接的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盘包括固定于转轴上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固定设有两个盘状粉碎刀,两个所述盘状粉碎刀之间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S型搅拌杆。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构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通风管安装于外筒体上且与外筒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上活动设有可抽拉的挡料板。
本发明使用时将待风干的污泥从入料斗处加入内筒体内,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盘状粉碎刀和S型搅拌杆转动对污泥进行粉碎和搅拌,同时鼓风机将加热管的热量由通风孔处吹入内筒体内对污泥进行风干,由于污泥被粉碎且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污泥风干的速度,提高污泥的风干效率,且污泥的风干效果好,风干完成后,抽出挡料板放出风干的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其胤,未经周其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