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4660.0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钟成洪;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远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2142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蓄水箱、混凝沉淀装置、预破乳装置、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管式膜过滤组件以及净水箱,预破乳装置中设有板框纤维膜组件,用于引入臭氧,在超声振动下使得臭氧以及污水中的油污在纤维膜表面富集,增大臭氧与污水中的油污的接触率,从而提高破乳效率,减轻了后续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的运行负担。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是以多个藻类生物膜柱首尾串联组成,藻类生物膜柱填充有载有碱性果胶酶的发泡聚乳酸载体,能够促进藻类繁殖并且可提高其抗病性及适应性,提高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的污水处理能力。总之,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除油以及脱氮和除磷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将该污水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给水、大气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给人体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
近年来,各种污水处理工艺不断发展,针对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的活性污泥法因其自身优点成为了主流工艺,但是传统的城市污水主要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目的,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则微乎其微,经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水体后仍将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而三级处理虽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因投资和运行费用昂贵而难以大面积推广。
目前,用于去除污水中氮磷有效的方法有藻类技术,利用浮游藻类生物,化学药剂和微生物制剂对污水中的氮磷进行有效去除,但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添加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并且藻类小不易分离,循环利用率低。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载体培养藻类生物膜的方法进行改进,是指将藻类固定在载体表面使其繁殖形成生物膜,是一种新型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但是弊端是藻类进行污水处理的条件不易控制,且单纯的利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对生活污水能够起到高效高质的污水综合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容纳污水的蓄水箱,蓄水箱内设有粗栅板和细栅板,用于滤除原污水的大小固体杂物;
连接至蓄水箱出水端的混凝沉淀装置,用于通过投加磁性混凝剂使污水中胶态颗粒相互粘结和聚结进而沉淀,
连接至混凝沉淀装置的预破乳装置,预破乳装置包括储水罐,设置在储水罐底部的潜水搅拌机,以及位于储水罐内带有超声波换能器的板框纤维膜组件,还包括用于向板框纤维膜组件输送臭氧的臭氧发生器,通过超声振动和臭氧联合对污水中的大分子油污进行破乳处理,
连接至储水罐的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是由多个内部填充有藻类生物球的藻类生物膜柱首尾串联组成,首端藻类生物膜柱与储水罐相连,用于引入破乳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进行循环处理,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中污染物,
连接至每个藻类生物膜柱的管式膜过滤组件,管式膜过滤组件是有多个内部含有超滤膜芯的滤膜管首尾串联组成,用于将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水采用膜过滤进一步深度处理,得到的净水消毒后引入净水箱中,浓缩废水外运排出;
其中,蓄水箱、混凝沉淀装置、预破乳装置、藻类生物膜循环组件、管式膜过滤组件、净水箱之间通过泵依次串联,首端藻类生物膜柱与末端藻类生物膜柱之间通过循环泵相连。
进一步地,蓄水箱的底部为锥形斗,粗栅板设置在锥形斗的上端,锥形斗的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位置低于粗栅板,用于从下向上引入水流将大固体杂物拦截在粗栅板下方形成沉淀区,并从位于锥形斗的排渣口排出,蓄水箱一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置高于粗栅板,细栅板设置在出水口的端口,用于拦截污水中的小颗粒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远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远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