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蔬废弃物微生物破壁及固液分离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6500.X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5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曹彪;杨帆;李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05F5/00;C05F17/20;C12N1/20;C12N1/18;C12R1/07;C12R1/25;C12R1/145;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物 微生物 分离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蔬废弃物微生物破壁及固液分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果蔬废弃物破碎;步骤二、制备微生物制剂;步骤三、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步骤四、生化发酵罐中排出液体,剩余的固体物质采用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脱水。本发明采用微生物破壁及固液分离工艺处理果蔬废弃物,针对果蔬废弃物高含水率且常规方法无法打破植物细胞壁的限制,释放植物细胞中的束缚水,通过微生物酶解法实现果蔬废弃物有效脱水。该技术运用微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快速打破植物细胞壁的限制,在果蔬废弃物处理环节实现有效的固液分离,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实现果蔬废弃物的减量化,为后一步的有效处置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蔬废弃物微生物破壁及固液分离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日渐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蔬菜水果的供应量和消费量都逐年递增。蔬菜水果在生产环节、流通运输环节分选、剥离下的果蔬,形成了大量的果蔬废弃物。果蔬废弃物在我国的产量庞大,且垃圾的随意堆放处理容易滋生腐败,产生各种病原菌,影响市容的同时更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含水率高的果蔬废弃物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透水可溶解其他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致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提升,对周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随意堆放果蔬废弃物易导致内部局部厌氧环境,果蔬废弃物的酸化速度较快,其代谢产生有机酸、硫化氧等,散发恶臭,同样会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舒适度。
目前针对国内果蔬废弃物的处理新工艺较少,绝大部分果蔬垃圾被随意倾倒,从而造成严重环境问题;少部分果蔬废弃物用于堆肥,实现资源化利用。而果蔬垃圾高含水率的特点却严重限制了果蔬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为此,研究果蔬废弃物的脱水减量技术为后端的果蔬废弃物处置或资源化创造条件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果蔬废弃物微生物破壁及固液分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果蔬废弃物破碎:采用破碎机将果蔬废弃物破碎成直径为2-5cm的颗粒;
步骤二、制备微生物制剂:以单个纯菌株培养到对数末期的活菌数量比计,微生物制剂为包含有25-35%的芽胞杆菌属、27-32%的植物乳杆菌、30-32%的丁酸梭菌、6-12%的酿酒酵母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群;
步骤三、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将微生物制剂以5%的比例与清水混合,将混合液按物料2%的比例,均匀喷洒在果蔬废弃物,然后投入生化发酵罐中,发酵罐生化系统稳定后,将物料排出生化发酵罐,排出液体,液体进行沉淀过滤得到分解液,分解液中按分解液1%的比例添加微生物制剂形成混合液,按生化发酵罐中物料2.5%的比例将混合液喷洒在生化发酵罐内的果蔬废弃物表面;
步骤四、生化发酵罐中排出液体,剩余的固体物质采用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脱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生化发酵罐为圆柱形且底部为锥形的罐体,罐体采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的结构,进料结构和出料结构独立控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生化发酵罐具有保温结构,发酵罐内环境温度为10-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出料结构为水平设置的螺旋排料机,螺旋排料机的底部具有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罐体有效容积为30-500m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所产生的酶,破坏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将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及营养成分释放出来,完成果蔬废弃物的微生物破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