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腐垃圾微生物降解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6595.5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李荣林;严宵亮;陆顺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C05F9/0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微生物 降解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腐垃圾微生物降解技术,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易腐垃圾破碎;步骤二、制作微生物基料;步骤三、微生物激活;步骤四、将混合好的微生物基料加入微生物生化舱中,使得微生物生化舱内温度保持在25℃‑35℃之间,使得微生物活性完全激活;步骤五、微生物生化舱正常运行:微生物生化舱每日可按额定处理量进料,每日进来前按额定处理量5%计算排出降解残余物,其余物料留在微生物生化舱中作为微生物菌床。本发明的降解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可在常温下工作,节能环保,减量率高。产出固体有机物含水率在50%‑75%之间,有机质丰富,富含腐殖酸,是良好的有机基质,可作为有机肥堆肥辅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腐垃圾微生物降解技术。
背景技术
易腐有机垃圾是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最为普遍的废弃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淀粉类食物、植物纤维、动物蛋白和脂肪类等有机物,具有含水率高,油脂、盐分含量高,易腐烂发臭,不利于普通垃圾车运输等特点。这类垃圾若不经分类专项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易腐有机垃圾的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采用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同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等二次污染。采用垃圾焚烧模式,损耗热能的同时,也是产生二噁英的主要原先之一。所以开发一种经济、安全、环保的处置技术以满足实际处置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腐垃圾微生物降解技术,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易腐垃圾破碎:采用破碎机将易腐垃圾破碎成直径为2-5cm的颗粒;步骤二、制作微生物基料:采用疏松的粗纤维基料作为微生物菌床;步骤三、微生物激活:将微生物基料湿润后与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步骤四、将混合好的微生物基料加入具有搅拌功能、通风功能和辅热功能的微生物生化舱中,同时每1m3的微生物基料每日添加200kg-300kg易腐垃圾作为营养源,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开启辅热功能加热,使得微生物生化舱内温度保持在25℃-35℃之间,开启搅拌功能,每搅拌5min,静止30min,在搅拌同时开启通风功能进行换气,换气量按机舱容积计算5次/min,持续5-7天,使得微生物活性完全激活;步骤五、微生物生化舱正常运行:微生物生化舱每日可按额定处理量进料,微生物生化舱设定搅拌正转3min、反转3min、静止30min依次交替进行,微生物生化舱静止时开启通风功能,微生物生化舱温度维持在20℃-50℃之间,每日进来前按额定处理量5%计算排出降解残余物,其余物料留在微生物生化舱中作为微生物菌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二中粗纤维基料为稻壳、木屑或秸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二中,日处理1吨有机垃圾匹配1.5m3的微生物基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三中,微生物基料与微生物菌剂的混合比例为每1m3微生物基料添加微生物菌剂15L。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微生物生化舱的底部具有过滤网,微生物生化舱通过过滤网排出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五中,当微生物生化舱内物料体积累计到大于微生物生化舱有效容积3/4以上时,一次性排出总量1/4的物料确保生化机舱负荷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三中微生物菌剂包含有芽孢菌、放线菌、乳酸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采用微生物菌剂均从自然界分离驯化培养,降解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该处理技术可在常温下工作,处理每吨垃圾耗电15-30kwh,节能环保。该技术产出固体有机物占原料比重的5%-20%,减量率高。产出固体有机物含水率在50%-75%之间,有机质丰富,富含腐殖酸,是良好的有机基质,可作为有机肥堆肥辅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涂胶装置
- 下一篇:注塑模具的四滑块抽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