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发电机及其一机两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6680.1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白侠斌;白晶辉;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贝源白氏电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N11/04 | 分类号: | F02N11/04;F02N1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38054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发电机 其一 两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发电机及其一机两用控制方法,内燃机发电机其结构是有内燃机、无刷永磁电机和多功能控制器组成,无刷永磁电机与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多功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无刷永磁电机定子绕组连接,对内燃机启动和无刷永磁电机发电输出控制,突出优点是内燃机发电机的整机造价低,事故率低,维修成本低,发电机使用效率高,由于电容长时间储能损耗小,所以内燃发电机可以长时间存储而不用担心无法启动,没有了蓄电池组的外挂不仅降低了内燃机发电机的整机重量,还彻底杜绝了使用蓄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造价,並减去电池充电系统及放置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发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燃机发电机及其一机两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内燃机发电机的启动是通过蓄电池先为启动电机提供电能,启动电机轴端的小齿轮转动带动内燃机的大齿盘转动,大齿盘转动带动内燃机活塞工作,活塞工作吸入燃油燃烧,内燃机启动,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带动与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发电机转动向外输出电力。此种结构的内燃机发电机必须具备启动发动机用于启动内燃机,内燃机工作后再带动发电机发电,存在的不足是,结构复杂,启动电机相对于发电机来说体积虽小,工作耗电流很大,所以必须是有刷电动机,而且还须一套充电控制系统。由于力矩很大,尚须一套齿轮变速系统。造成的后果是频繁启动内燃机易造成小齿轮容易损坏,大电流工作电机转子的换向器容易烧蚀损坏,故障多维修频繁整体影响了内燃机发电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发电机及其一机两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内燃机发电机及其一机两用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内燃机、无刷永磁电机和多功能控制器,无刷永磁电机与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多功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无刷永磁电机定子绕组连接,对内燃机启动和无刷永磁电机发电输出控制。
无刷永磁电机定子设置主绕组和副绕组与多功能控制器连接,多功能控制器是由发电控制器A和内燃机启动控制器B组成,其中,主绕组的三根引线与发电控制器A连接,副绕组的三根引线与内燃机启动控制器B连接,副绕组是主绕组的中间抽头或是与主绕组端头接。
发电控制器A是由整流器ZL,三相桥开关电源电路DY,单片机MCU2,场效应管DK1-DK4,电容C1-C2和电感L组成,其中,整流器的1-3脚与无刷永磁电机定子的主绕组三根引线连接,整流器的4-5脚分别为正负极输出,正极输出分别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串接单相桥开关电源电路DY接单片机MCU2的1脚;并接场效应管DK1、DK2的3脚,DK3、DK4的2脚和电容C1的负极并接整流器的负极输出,单片机MCU2的2-5脚分别接场效应管DK1-DK4的1脚,场效应管DK1-DK3的3脚并接与场效应管DK2-DK2的3脚并接再串电感L组成单相交流电输出,单相交流电输出端并接滤波电容C2。
内燃机启动控制器B是由场效应管SK1-SK6、单片机MCU1、按钮开关AN、电容C3、电能存储器E和充电模块CD组成,其中,场效应管SK1-SK3的2脚、单片机MCU1的10脚、电容C3的负极、电能存储器E的负极和充电模块CD的1脚并接整流器ZL的负极输出,场效应管SK1-SK3的1脚分别于单片机MCU1的1-3脚连接,场效应管SK4-SK6的1脚分别连接单片机MCU1的4-6脚,场效应管SK4-SK6的1脚与单片机MCU1的7脚、电容C3的正极,电能存储器E的正极和充电模块CD的3脚并接,场效应管SK1-SK3的3脚分别与场效应管SK4-SK6的2脚并接后接无刷永磁电机定子的副绕组的三根引线连接。
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发电机及其一机两用控制方法,电能存储器E是电容蓄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贝源白氏电机研究所,未经北京贝源白氏电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