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9552.2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金瓯;段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育昌(肇庆)智能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利事丰(肇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 代理人: | 徐文军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设置于汽车下方的充电装置和设置于地面的输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接头、绳索、收线轮及第一电机,绳索一端与充电接头固定连接,绳索另一端缠绕于收线轮侧面,第一电机与收纳轮固定连接,输电装置包括底板、抓取机构、充电输出接头、第一推动装置及控制器,充电输出接头设置于抓取机构中心,第一推动装置位于充电输出接头下方,第一推动装置与充电输出接头固定连接,利用抓取机构可对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进行抓取固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提高汽车下方充电接头与地面上输电装置的对接容错率,从而减少驾驶员需要进行调整的次数,方便驾驶员对汽车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给予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捷,近年来,汽车的发展也成为了该产业发展的焦点,配套产品汽车充电桩也被广泛的安装于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以及充电站内,普通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有的供电桩体、与供电桩体电连接的充电枪以及配套设置于汽车内部的对接装置。
而现有的充电桩结构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进行设置,在一些空间较小的地方时,需要占用一些停车位的空间,如一些停车场地方、路边新能源电动车停车位时,均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进行充电桩的设置,因此需要一种节省空间的汽车充电方式,如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837413.3,公开了一种环形升降自动对接汽车充电方法,及现有专利申请号CN201810656495.1,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汽车电能自动补给方法。
上述两个现有专利申请中,均在汽车下方设置于充电接头,利用设置于地面上的输电装置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对汽车的充电专业。但是上述两个专利结构中,均需要驾驶员将汽车进行不断调整,才能将汽车下方的充电接头与地面上的输电装置进行反复对位,才能使充电接头与输电装置成功对位,这也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便于驾驶员进行对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提高汽车下方充电接头与地面上输电装置的对接容错率,从而减少驾驶员需要进行调整的次数,方便驾驶员对汽车进行充电。
本发明公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设置于汽车下方的充电装置和设置于地面的输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汽车的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接头、绳索、收线轮及第一电机,所述绳索一端与充电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缠绕于收线轮侧面,所述第一电机与收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输电装置包括底板、抓取机构、充电输出接头、第一推动装置及控制器,所述充电输出接头设置于抓取机构中心,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位于充电输出接头下方,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与充电输出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圆弧形的固定座、若干个夹爪、若干个连接杆及若干个第二推动装置,所述固定座设于底板中部,所述夹爪中部与固定座上端边缘铰接,所述夹爪一端朝固定座中心延伸且与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夹爪另一端朝固定座外围延伸,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推动装置铰接,所述第二推动装置设置于底板下方,所述夹爪上方设有柔性的抓取罩,所述抓取罩中心开设有供充电输出接头穿过的通孔,所述所述抓取罩底面设有第一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及第一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爪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连接杆数量与夹爪数量相同,所述夹爪按照相同间距环绕设置于固定座上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设置于两个夹爪之间的抓取罩底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表面设有停车标识,所述停车标识设置于底板的四个边角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停车标识与抓取机构之间设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设置于底板表面,所述检测板下方设有第二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重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育昌(肇庆)智能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利事丰(肇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育昌(肇庆)智能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利事丰(肇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9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桥梁
- 下一篇:一种鼻粘膜类器官培养基及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