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越血脑屏障且靶向原位脑胶质瘤的纳米诊疗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19672.2 申请日: 2020-01-08
公开(公告)号: CN111110871B 公开(公告)日: 2021-08-06
发明(设计)人: 陈航榕;梁凯程;罗宇;张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49/14 分类号: A61K49/14;A61K49/18;A61K9/51;A61K41/00;A61P35/00;A61P25/00
代理公司: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代理人: 曹芳玲;郑优丽
地址: 20005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跨越 血脑屏障 靶向 原位 胶质 纳米 诊疗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跨越血脑屏障且靶向原位脑胶质瘤的纳米诊疗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转铁蛋白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高效跨越血脑屏障且靶向原位脑胶质瘤纳米诊疗剂中的应用;所述转铁蛋白基纳米材料包括:铁饱和转铁蛋白holo‑Tf作为载体,以及负载于载体中的MnO2纳米晶和原卟啉;且所述MnO2纳米晶和原卟啉分子共同处于转铁蛋白的包裹中,形成类核‑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跨越血脑屏障且靶向原位脑胶质瘤的纳米诊疗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转铁蛋白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高效跨越血脑屏障且靶向原位脑胶质瘤纳米诊疗剂中的应用,属于纳米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恶性脑胶质瘤(GBM)作为一种恶性脑肿瘤,其特征在于预后差、浸润性生长、复发率和死亡率高以及中位生存时间较差,只有14.6个月。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药物、MR造影剂等物质向大脑的成功输送,从而大大损害了诊断和治疗的效果。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利用BBB内皮细胞上高表达各种受体这一特点,受体介导转胞吞作用(RMT)成为跨越BBB很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其中转铁蛋白受体(TfR)很有前景,被广泛研究。此外,由于GBM细胞的高增殖率和铁需求,TfR也在其表面高表达。相对应地,转铁蛋白(Tf)是人体内一种主要的糖蛋白,由于其与TfR结合形成Tf-TfR复合体的能力而被广泛用于穿越BBB。其中,Tf通过修饰到诸如脂质体、聚-L-赖氨酸、PLGA、Au纳米颗粒等纳米载体的表面上发挥作用,仅作为靶向分子。然而复杂的制造程序,外源性纳米载体不可避免的潜在免疫原性和其他不可避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发一种创新的内源性基于Tf的纳米平台非常重要,该平台可以充分利用Tf作为纳米载体的能力,同时保持其固有的靶向能力以超越 BBB,以实现精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还鲜有报道。

磁共振成像(MRI)由于其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分辨率、深层组织穿透性以及低辐射损伤而被广泛用于临床中的GBM诊断。相当多的纳米载体被报道用来跨BBB携带造影剂,从而实现脑肿瘤的MRI。尽管如此,大多数加载的造影剂都是基于Fe或Gd 的,其特征是肿瘤区域和邻近正常组织中的MR信号始终增强,特异性比较差,不利于对肿瘤区域实现特异性MR成像。近年来,MnO2(或MnOx)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其能够在肿瘤微环境(弱酸性、高H2O2浓度、高GSH浓度)下响应释放Mn2+,特异性提高MR信号,而MnO2本身并不具备MR成像功能,所以被广泛用于肿瘤区域的特异性MR成像。然而,很少有研究能够通过BBB传输MnO2来实现对脑胶质瘤区域的MRI,因为很难通过传统的后修饰方法赋予MnO2穿透BBB的能力,同时调节其尺寸。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方法,以充分利用Tf作为纳米载体和靶向分子的上述优点,有效负载MnO2,穿过 BBB并实施肿瘤区域的精确成像。

声动力学疗法(SD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利用超声(US)作为激发源,具有比传统光疗更深的组织穿透力。在US照射和声敏剂存在的情况下,O2转化为1O2以根除肿瘤细胞。因此,如何将声敏剂精确地运输到肿瘤区域对于高效SDT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跨越血脑屏障且靶向原位脑胶质瘤的转铁蛋白纳米诊疗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铁蛋白基纳米材料,所述转铁蛋白基纳米材料包括:铁饱和转铁蛋白holo-Tf作为载体,以及负载于载体中的MnO2纳米晶和原卟啉;且所述 MnO2纳米晶和原卟啉分子共同处于转铁蛋白的包裹中,形成类核-壳结构;优选地,所述 MnO2纳米晶中Mn元素的负载量为1.5~12wt%,所述原卟啉的负载量为1.5~4w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9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