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1273.X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任岚;胡哲瑜;赵金洲;林然;谢冰;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房立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裂缝 性储层 支撑 工艺 技术 适应性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以下数据,包括:储层物性参数、天然裂缝参数、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参数、地层流体参数,识别储层天然裂缝产状和发育程度。S2、对裂缝较发育或很发育储层,进行天然裂缝面受力分析,判断天然裂缝的破坏类型。S3、对剪切破坏的天然裂缝,计算天然裂缝剪切滑移量;S4、结合步骤S2和S3的数据,建立剪切裂缝自支撑导流能力实验方案,完成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S5、结合步骤S1‑S4中的数据,运用Cinco准则,对储层进行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判断。本发明实现了对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有效地为非常规油气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油气增产改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非常规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其空间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强、产层复杂等特点,且基质渗透率很低,若要达到经济开发的水平,需要人造或连通大量裂缝,充分发挥储层潜能。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自支撑压裂工艺由于水力压裂产生较长较窄的裂缝,使得裂缝面凹凸不平,发生错位滑移,进而相互支撑,产生的裂缝导流能力相对提高,基于此或将取得较为显著的增产改造效果。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支撑裂缝压裂开展了大量的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Wood(1970)、Murphy(1986)分别表明水力压裂后裂缝面之间发生位移,在受剪切应力作用滑移后具有一定导流能力。闫铁(2009)针对局部裂缝的张开、错动和裂缝面的抗剪切能力,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揭示了自支撑压裂的增产机理和原因。陈波涛(2010)运用有限元模拟裂缝扩展过程,分析裂缝面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滑移情况。Freed(2001)、吴建东(2009)、李士斌(2010)、邹雨时(2013)等人完善了前人的模型设计,得出裂缝面错动后存在一定裂缝间隙或产生相对滑移,从而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结论,并提出了裂缝导流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岩石性质、裂缝初始表面粗糙程度以及加载闭合压力后的粗糙度。陈迟(2014)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页岩气藏自支撑压裂的气测导流能力测试模型,可描述气测条件下自支撑裂缝的渗流情况,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室内试验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对自支撑压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计算模型进行分析,涉及到自支撑压裂的适应性评价方法较少,仅局限于图版法进行分析,评价准确度不高。因此,亟需建立一种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裂缝性储层开发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裂缝性储层的开发潜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能够便捷提供自支撑压裂工艺对裂缝性储层的适应性评价分析,有效的为非常规油气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裂缝性储层自支撑压裂工艺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储层物性参数、天然裂缝参数、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参数、地层流体参数,识别储层天然裂缝产状和发育程度、岩石力学特性和地应力分布、地层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发育程度;
当所述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评价结果为不发育或弱发育时,所述储层不适应自支撑压裂工艺;
当所述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评价结果为较发育或很发育时,进入步骤S2;
S2:对储层发育的天然裂缝面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天然裂缝的破坏类型;
当所述天然裂缝的破坏类型为张性破坏时,所述储层不适应自支撑压裂工艺;
当所述天然裂缝的破坏类型为剪切破坏时,进入步骤S3;
S3:结合剪切错位裂缝位移量计算方法,计算天然裂缝剪切滑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1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