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中PM2.5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1491.3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华;尹博文;张亚娟;宿兵畅;张丹红;王锐;李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30013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pm base sub 2.5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气中PM2.5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收集检测时间段内设定维度的原大气数据;对所述原大气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符合设定格式要求的第一大气数据;将所述第一大气数据输入至支持向量回归SVR检测模型,得到非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一大气数据中增加时间序列数据,获得第二大气数据,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为获得所述原大气数据的实时时间数据;将所述第二大气数据输入至长短期记忆LSTM检测模型,得到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对所述非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以及所述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进行非线性叠加,获得检测时间段内空气中PM2.5的检测结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获得较准确的PM2.5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PM2.5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中PM2.5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PM2.5(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为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含义是某地区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肺部的颗粒物含量。影响PM2.5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风速、湿度以及NO2、SO2浓度等。
准确地对城市PM2.5进行有效检测,以提早防污治理,指导人们合理地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在现有技术中,PM2.5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机器学习基于样本数据建立检测模型,进而通过检测模型进行检测。然而在现实应用中,由于PM2.5的变化复杂多样,且和时间密切相关,单一的检测模型并不能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中PM2.5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提高了PM2.5的检测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中PM2.5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检测时间段内设定维度的原大气数据;
对所述原大气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符合设定格式要求的第一大气数据;
将所述第一大气数据输入至支持向量回归SVR检测模型,得到非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大气数据中增加时间序列数据,获得第二大气数据,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为获得所述原大气数据的实时时间数据;
将所述第二大气数据输入至长短期记忆LSTM检测模型,得到时间序列的 PM2.5检测结果;
对所述非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以及所述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进行非线性叠加,获得检测时间段内空气中PM2.5的检测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中PM2.5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检测时间段内设定维度的原大气数据;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大气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符合设定格式要求的第一大气数据;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大气数据输入至支持向量回归SVR检测模型,得到非时间序列的PM2.5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1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