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组不同波长组合采集料位的激光料位仪及其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1824.2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刘超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不同 波长 组合 集料 激光 料位仪 及其 测量方法 | ||
多模组不同波长组合采集料位的激光料位仪及其测量方法,包括料位仪壳体和激光测量装置,激光测量装置设置在料位仪壳体内,激光测量装置上设有用于采集原始数据的激光模组和处理单元,激光测量装置将激光模组采集的原始数据经处理单元处理后,将料位数据传输至上位机,料位仪壳体一端设有至少两处激光测量口,每处激光测量口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激光模组。优点在于,三个不同特性的激光测量口分别处于不同水平线上或不同垂直线上,激光料位仪移动测量或固定测量时,如果其中一个或多个激光模组激光束路径被现场落料口格状保护设施遮挡,未被遮挡的激光模组通过不同模组或不同时间的原始数据进行相互验证,达到移动或固定有效测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模组不同波长组合采集料位的激光料位仪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料位数据测量主要采用固定式安装,一个工位安装一个料位设备,料位设备非接触式一般有雷达、超声波和激光几种,都基于TOF反射原理实现测距的功能,虽然也对被测物和介质做一些考虑,并没有针对结合重工业行业料仓料位变化特性、生产工艺和环境特性开发,也只是将TOF测距方法运用到料位距离检测,目前最常用的高频雷达,目前基本以提高高频雷达的工作频率,提高穿尘能力为研究方向,没有严格意义上定位于多工位料位测量的料位仪。
接触式的有重锤法、阻旋开关等,在重工业环境,重锤法测量时间慢,加料时不能检测,阻旋开关一般做高低料位保护,没有料位线性数据,接触式测量使用寿命短。
而现有技术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采集固定式安装,而且对安装位置和角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维护便利性很差,甚至无法维护,都存在与使用环境不适用的问题,由于应用领域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复杂,移动测量不仅对测量频率有较高要求,而且存在发射的波或光路径被落料口格状保护设施阻挡的可能,将极大影响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验证。
以上技术不能很好实现料位的采集,也无法对原始数据可信度判断,更不能对落料开始完成判断,一个设备对应一个工位的测量方式,造成料位采集投入成本高,维护成本很高,企业难以承受,目前绝大部分车间的料位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采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采集,多组数据相互印证,数据更加准确的多模组不同波长组合的激光料位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多模组不同波长组合采集料位的激光料位仪,包括料位仪壳体和激光测量装置,激光测量装置上设有用于采集料位数据的激光模组和处理单元,激光测量装置将激光模组采集的料位数据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料位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料位数据传输至上位机,料位仪壳体一端设有至少两处激光测量口,每处激光测量口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激光模组。
进一步地,激光测量口共设有三个,设置在激光测量口内的激光模组分别为A1激光模组、A2激光模组和B激光模组。
进一步地,A1激光模组和A2激光模组为相位法激光模组,B激光模组为脉冲法激光模组,A1激光模组和A2激光模组分别设置在B激光模组的两侧。
进一步地,A1激光模组、A2激光模组以及B激光模组,三个激光模组的激光发射点分别处于不同水平线或不同垂直线上。
进一步地,B激光模组相对于A1激光模组和A2激光模组处于中线水平线上,A1激光模组和A2激光模组分别处于相对于B激光模组相向的两条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A1激光模组和A2激光模组的激光中心波长为650nm,B激光模组的激光中心波长为905nm。
本发明还提供了适于上述多模组不同波长组合采集料位的激光料位仪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料位仪安装在布料小车上或单独轨道上,或固定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1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