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2453.X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9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唐舜尧;康明厂;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蓝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华启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39 | 代理人: | 田嘉嘉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软管 | ||
本发明属于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软管,包括内胶层、包裹于内胶层外部的加强层,包裹于加强层外部的外胶层,以及用于记录软管信息的存储模块;所述内胶层由高分子材料A和磁性钢珠组成;所述加强层由高分子材料B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外胶层由提示层和表皮层组成;所述磁性钢珠设置于高分子材料A,用于配合检测内胶层磨损状态;所述高分子材料B包裹于高分子材料A外表面,所述编织层包裹于高分子材料B外表面,所述提示层包裹于编织层外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裹于提示层外表面,本发明可以有效的监控软管使用寿命,做到预防生产,记录软管的内部介质状态,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软管。
背景技术
软管一般有三层结构:内胶层,加强层,外胶层。
内胶层用来接触输送的介质,加强层实现对内管承压保护,外胶层可以抵抗环境的侵蚀,如紫外线,磨损等。
现有软管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内胶层在长期使用时,被输送的介质磨损或者侵袭,内层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但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无法检查内管的状态,即使停机检查也需要用到特殊的工具比如内窥镜等,给现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性;内管损坏后,介质会接触到加强层,软管会经常爆管,给现场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软管在使用中,尤其在工况比较苛刻的条件下,外胶层一直处于磨损状态,当局部被磨损露出加强层后,加强层在短时间内被空气紫外线化学介质等腐蚀造成失效,软管也会出现爆管的恶劣后果,给现场的安全管理极其不利。
软管在使用中,目前无法记录软管的使用状况,因此多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或者定期更换软管以防止产生安全隐患,但是定期更换的成本问题是企业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型软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型软管,包括内胶层、包裹于内胶层外部的加强层,包裹于加强层外部的外胶层,以及用于记录软管信息的存储模块;
所述内胶层由高分子材料A和磁性钢珠组成;
所述加强层由高分子材料B和编织层组成;
所述外胶层由提示层和表皮层组成;
所述磁性钢珠设置于高分子材料A,用于配合检测内胶层磨损状态;所述高分子材料B包裹于高分子材料A外表面,所述编织层包裹于高分子材料B外表面,所述提示层包裹于编织层外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裹于提示层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材料A上设置容纳磁性钢珠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呈圆柱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材料A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磁性钢珠置于上层和下层之间,所述上层与下层通过热熔成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存储模块采用RFID芯片,并嵌设在所述高分子材料B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层由纤维材料进行编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层由钢丝材料进行编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提示层采用带有色彩的软质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提示层上设有荧光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表皮层对应RFID芯片的位置设有标识区,用于快速识别RFID芯片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材料A和高分子材料B均为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蓝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蓝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2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急助航灯具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断路器电动操作装置驱动及脱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