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复方硝化抑制剂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降解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25289.8 申请日: 2020-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1115784A 公开(公告)日: 2020-05-08
发明(设计)人: 杨琼 申请(专利权)人: 杨琼
主分类号: C02F1/58 分类号: C02F1/58;C02F101/16;C02F103/08;C02F103/20
代理公司: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代理人: 孔敏
地址: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复方 硝化 抑制剂 降解 养殖 水体 亚硝酸盐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复方硝化抑制剂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降解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双氰铵5%—20%、硫脲20%—50%、EDTA二钠5%—10%、膨润土20%—7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复方硝化抑制剂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降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制备的亚硝酸盐降解剂具有长效、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不反弹、对环境友好,养殖水质稳定等特点,对水产养殖亚硝酸盐的有效降解率达90%以上,制备方法简单,配方经济实用,效果稳定可靠,适合工厂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复方硝化抑制剂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降解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养殖水体中,由于投喂大量饲料,使水养殖体残存饵料增加,排泄粪便增多,进而造成氮素的大量积累。氮素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外硝酸盐氮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进入大气。如果养殖水体达到一定的自净平衡状态,在没有外来的干涉(如没有用消毒剂),那么水体的氮素循环会顺利正常进行,持续在稳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高密度、高强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水体大量残饵和粪便,消耗了水体中氧气,造成水体溶氧(DO)减少或缺乏,这样病原微生物会大量生长繁殖,从而侵袭养殖动物,表现为养殖动物感染或发病。使用消毒剂是杀灭病原体的唯一办法。但频繁、超量使用消毒剂,把水体中有益微生物和污染物的消化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全部杀灭,有毒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对养殖动物的毒性很强,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即使养殖水体中含氧丰富,也容易引起机体组织供氧不足,导致鱼虾缺氧,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发生鱼虾窒息死亡。

亚硝酸盐对鱼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①降低水产动物机体内的供氧能力;②扰乱机体细胞内外的K+浓度,使之失衡,从而破坏神经系统传输、骨骼肌肉收缩等功能,使水产动物活力下降;③破坏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水产动物对病原生物的抵抗力。

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毒性很大,对水产动物有强烈的毒害作用,当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达到或超过0.15mg/L,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其症状表现为:厌食、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加快、浮上水面呼吸、体色变深、鳃丝呈暗红色。所以水产养殖必须控制亚硝酸盐的浓度,否则后患无穷。

在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降解亚硝酸盐一直是难题,亚硝酸盐中毒往往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生产实践中,还没有快速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浓度。

目前水产养殖降解亚硝酸盐的方法有:①通过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以加快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②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降解亚硝酸盐。③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等配成的水质调节剂,经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④用强氧化剂氧化分解亚硝酸盐。

上述降解亚硝酸盐,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螯合、吸附等方法,成本高,一般有效率在30%-50%,不能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生产要求。

基于水产养殖生产需要,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使用方便,并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型降解亚硝酸盐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复方硝化抑制剂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降解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亚硝酸盐降解剂具有长效、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不反弹、对环境友好,养殖水质稳定等特点,对水产养殖亚硝酸盐的有效降解率达90%以上,制备方法简单,配方经济实用,效果稳定可靠,适合工厂化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琼,未经杨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52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