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支承板材脱落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5390.3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根;包亦望;万德田;郑德志;李娜;梁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李善学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板材 脱落 风险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支承板材脱落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属于建筑板材脱落风险检测领域。板材的背面或侧边在多个挂接点处通过挂件挂接到建筑主体的支承结构上,该方法包括:使用激振装置激振板材,并使用拾振传感器在板材正面采集各个挂接点处的振动信号;根据振动信号的波形图得到每个挂接点的最大振动幅值,并选取出最大振动幅值的最小值,该最小值对应的挂接点为挂接牢固点;将挂接牢固点的最大振动幅值与其他最大振动幅值进行比较,根据其偏差判断其他挂接点是否松动或脱挂;若有任意一个挂接点松动或脱挂,则板材存在脱落风险。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激振点支承板材,即可判断任一挂接点是否存在松动或脱挂现象,该方法简单、实用且易于判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板材脱落风险检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点支承板材脱落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石材幕墙面板、石材吊顶、装饰板等为主的板材被大量应用到建筑中。以石材幕墙面板为例,我国是建筑幕墙最多的国家,作为建筑幕墙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石材幕墙面板正被大量建筑应用于外围护结构中。
点支承是板材与建筑主体支承结构之间的一种固定连接形式,通过多个挂接点将板材背面或侧边挂接到建筑主体的支撑龙骨等支承结构上。随着点支承板材的应用量增多及服役年限的增加,同时部分点支承板材施工存在缺陷,导致板材整体坠落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因此,建筑板材安全评估时,有必要事先检测并排查有坠落风险的板材,从而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燃。
以石材幕墙面板为例,点支承石材幕墙面板称为干挂式石材幕墙,具体包括插销式石材幕墙、开槽式石材幕墙及背栓式石材幕墙等。干挂式石材幕墙是在石材幕墙面板的背部或边部开槽或打孔,采用挂件支承固定石材面板。挂件承担着石材面板重量及风、振动等外部载荷作用,一旦挂件与石材面板之间挂接部位松动或脱挂,则石材面板就会存在较大的坠落风险隐患。
点支承板材的挂接点均隐含在板材的背后或侧边(背后或侧边均不可见),通过直接观察无法直接察觉挂接点是否出现脱挂或松动现象。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是将部分板材拆卸下来,通过肉眼观察板材背部或临近板材背部的挂接情况。但是该种方法只适合于局部抽样检测,无法进行全部检测,且检测为有损检测,部分地方的板材拆卸异常困难,费时费力。
期刊论文“采用动态法评价石材幕墙的安全性”,王永焕等,《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40卷第4期,第260-263页,20140831;提出了采用测量石材面板的一阶自然频率确定其脱落风险的方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相对法评价涂层导热系数及石材幕墙联固损伤”,郑德志,2019;也提出了基于固有频率相对变化评价石材幕墙脱落风险的方法。
但是,石材面板的固有频率受影响因素较多,容易造成误判情况,单一测量其固有频率难以判断石材面板背部或侧边挂件是否存在松动或脱落情况,也无法判别是哪一个挂件出现松动或脱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点支承板材脱落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激振点支承板材,即可通过其振动信号判断任一挂接点是否存在松动或脱挂现象,其简单、实用且易于判别。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点支承板材脱落风险检测方法,所述板材的背面或侧边在多个挂接点处通过挂件挂接到建筑主体的支承结构上,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激振装置激振板材,并使用拾振传感器在板材正面采集各个挂接点处的振动信号;
根据振动信号的波形图得到每个挂接点的最大振动幅值,并选取出各个挂接点最大振动幅值的最小值,该最小值对应的挂接点被认为是挂接牢固点;
将挂接牢固点的最大振动幅值与其他挂接点的最大振动幅值进行比较,根据其偏差判断其他挂接点是否松动或脱挂;
若有任意一个挂接点松动或脱挂,则板材存在脱落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5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