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6264.X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谢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2;B62D6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图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3 | 代理人: | 蒋国荣 |
地址: | 408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盖 横梁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所述的顶盖后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后横梁本体;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并装配形成空腔,该空腔中装配有抗扭支撑件;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并装配形成空腔,该空腔中装配有抗扭支撑件;所述的后横梁本体一端与第一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后横梁本体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后横梁本体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与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中的空腔相通,从而形成U形抗扭腔体。其优点表现在:提高尾门框局部刚度及模态,提升车身整体刚性,减轻恶劣路面下车身扭转变形,减少异响及共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升级,用户对汽车行驶性能及NVH体验要求提高,同时排放标准的提升要求车身轻量化层度越来越高,采用新的结构来满足性能及轻量化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顶盖后横梁作为连接车身侧围及顶盖的重要部件,不仅对整车的扭转刚度性能指标有着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车身的异响、汽车尾部的敲鼓声等。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用后横梁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首先、现有技术中的顶盖后横梁在外形上通常是“一”字形设计,并没有与车身形成封闭的固定形式,导致顶盖后横梁抗扭性能差。
其次,现有技术中的顶盖后横梁在横断面与汽车顶盖之间的存在刚度和模态性能低下的缺陷。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383737.6,申请日20150604,专利名称为: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开了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它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在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的两个法兰面的外表面分别对称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焊接密封胶条的底边平齐,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法兰面底边距离为L;在所述法兰面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焊接密封胶条的顶边平齐,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距离为S;所述L为16毫米,所述S为8毫米。
上述专利文献的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不但可以很精确的控制焊接密封条的位置,而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不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技术。使得本发明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降低了汽车顶盖漏水的风险。但是关于一种能够具有良好的抗扭转性能,刚度模态性能好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具有良好的抗扭转性能,刚度模态性能好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关于这种后横梁总成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具有良好的抗扭转性能,刚度模态性能好的顶盖后横梁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所述的顶盖后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后横梁本体;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并装配形成空腔,该空腔中装配有抗扭支撑件;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并装配形成空腔,该空腔中装配有抗扭支撑件;所述的后横梁本体一端与第一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后横梁本体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后横梁本体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与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中的空腔相通,从而形成U形抗扭腔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后横梁本体在安装状态下整体呈H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上均设有加强块;所述的加强块为向外凸出的结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62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