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动相水岩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6352.X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键;刘金钟;贾望鲁;彭平安;徐杰;孙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沈悦涛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相水岩 反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相水岩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开合高温炉、流体存储容器、活塞式恒流泵和通过变速箱与活塞式恒流泵连接的电机;在反应釜内设有一热电偶,热电偶与开合高温炉分别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活塞式恒流泵通过导料管、进料管分别与流体存储容器、反应釜连通,进料管上连接有测压支管,测压支管通过压力传递器连接有压力表,在反应釜的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管,在导料管、进料管和出料管均设有截止阀,在出料管上还设置有泄流阀,出料管的出口下方设有收集容器。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故障率低,方便维护;能够在较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使用各类有机无机流体,模拟封闭或开放环境中流体与岩石的反应过程,用以反映实际的地质流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动相水岩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深部储层发育机制是我国深部油气资源勘探面临的主要理论难点之一。其中伴随油气成藏的酸性流体被认为是一类重要地质流体,其对储层围岩的改造作用是影响深部储层发育和保持的重要因素。而目前仍缺乏专门的流动相水岩反应装置,用以评估流体-岩石反应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靠,故障率低,方便维护的流动相水岩反应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较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使用各类有机无机流体,模拟封闭或开放环境中流体与岩石的反应过程,用以反映实际的地质流体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动相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开合高温炉、流体存储容器、活塞式恒流泵和通过变速箱与活塞式恒流泵连接的电机;反应釜放置在开合高温炉内,在反应釜内设有一热电偶,热电偶与开合高温炉分别与一温度控制器相连接,反应釜的上下端部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活塞式恒流泵的进口与流体存储容器之间通过导料管连通,活塞式恒流泵的出口与反应釜进料口之间通过进料管连通,进料管上连接有测压支管,测压支管通过压力传递器连接有一压力表,在反应釜的出料口上连接有一出料管,在导料管、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在出料管上还设置有一泄流阀,出料管的出口下方设有一收集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测压支管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所述收集容器为烧杯。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包括圆柱形的釜体和与与釜体螺纹连接的釜盖,釜体和釜盖均由316不锈钢制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高温炉包括左炉体和右炉体,左炉体和右炉体连接成可打开的筒状结构,在左炉体和右炉体内壁上均布有电热丝,电热丝通过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简单可靠,故障率低,方便维护;能够在较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使用各类有机无机流体,模拟封闭或开放环境中流体与岩石的反应过程,用以反映实际的地质流体环境。本具体是通过活塞式恒流泵和泄流阀共同调节控制流体流速,可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各类有机无机酸性流体对岩芯小柱的溶蚀改造效应;反应前后的流体和岩芯小柱可回收做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开合高温炉;3、流体存储容器;4、活塞式恒流泵;5、变速箱;6、电机;7、热电偶;8、温度控制器;9、导料管;10、进料管;11、测压支管;12、压力传递器; 13、压力表;14、出料管;15、第一截止阀;16、第二截止阀;17、第三截止阀;18、泄流阀;19、收集容器;20、继电器;21、第四截止阀;22、岩芯小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6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塔式起重机钢结构转换基础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左心耳封堵装置的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