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6540.2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先鹏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00;C08L23/16;C08L99/00;C08K13/04;C08K7/26;C08K5/47;C08K3/38;C08K3/22;C08K3/16;C08G69/26;C08G69/28;H01B3/3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44263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电缆 防护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计的各原料制成:端氨基SBS/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40‑50份、天然橡胶10‑20份、1,5‑二甲基‑1H,5H‑[1,2,4]噻唑并[1,2‑A][1,2,4]噻唑‑3,7‑二硫醇3‑6份、三元乙丙橡胶20‑30份、酒槽粉8‑12份、硼化硅2‑4份、稀土氧化物3‑6份、氟化钙粉1‑3份、偶联剂1‑3份、引发剂1‑3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电线电缆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对电缆芯层导电体的防护效果好,机械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候性佳,除此之外,还具有优良的阻燃耐热、耐油耐腐蚀、耐晒耐臭氧、防水抗冻性能,使用安全环保、寿命长,其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是电力输送及信息传递的载体,广泛用于工业、民用用电设施中。随着电线电缆使用环境或场合的不同,对电线电缆的电线电缆使要求各异,这就对包覆于电缆线外的电缆护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理想的电线电缆防护材料不仅需要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还需要其耐腐蚀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耐磨性和防水性能优异,以防在恶劣的环境下产生开裂或破损,导致电缆线传输失常或产生安全隐患。
与其他材料相比,聚合物具有比重轻、易于成型、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优良等优点,成为各类电线电缆的护套的首选基体材料。然而,目前市场上高质量的电线电缆绝缘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质,这些绝缘材料普遍存在耐磨耐刮性差等问题。聚氨酯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然而,其虽然能同时兼顾阻燃、耐腐蚀性能,但是,价格昂贵、加工性能特殊,批量使用较为困难。
申请号为201810128073.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阻燃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线电缆护套技术领域,该材料包括以下原料:氯丁橡胶、交联绝缘聚乙烯、轻质氧化锆、高分散纳米改性白炭黑、煅烧铝矾土、三聚氰酸三烯丙酯、聚丙烯纤维、聚乙烯吡咯烷酮、增塑剂、硫化剂、交联剂、阻燃剂和促进剂。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对原料的合炼和硫化制得的。该发明的电线电缆防护材料生产成本低廉,尺寸稳定,收缩率低,密度小,机械力学性能好,具有优良的阻燃耐热、耐油耐腐蚀、耐晒耐臭氧、防水抗冻性能,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为电线电缆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保障。然而,这种这种电线电缆防护材料组成原料较多,填料较多,加工流动性不好,各原料之间的相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性能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材质含氯,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发生火灾时逃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佳、抗腐蚀性和耐候性好,耐磨性、机械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异的电线电缆防护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对促进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防护材料,该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对电缆芯层导电体的防护效果好,机械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候性佳,除此之外,还具有优良的阻燃耐热、耐油耐腐蚀、耐晒耐臭氧、防水抗冻性能,使用安全环保、寿命长,其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电线电缆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线电缆防护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计的各原料制成:端氨基SBS/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40-50份、天然橡胶10-20份、1,5-二甲基-1H,5H-[1,2,4]噻唑并[1,2-A][1,2,4]噻唑-3,7-二硫醇3-6份、三元乙丙橡胶20-30份、酒槽粉8-12份、硼化硅2-4份、稀土氧化物3-6份、氟化钙粉1-3份、偶联剂1-3份、引发剂1-3份。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先鹏,未经何先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6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