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变孔隙率无定型多孔介质金属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7440.1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苏福永;温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C10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上升 管用 孔隙率 定型 多孔 介质 金属 换热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变孔隙率无定型多孔介质金属换热器,属于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领域。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内壁、冷空气入口、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和热空气出口,冷空气入口位于换热器上部,热空气出口位于换热器下部,换热器内壁外部包裹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该装置采用逆流的布置方式,使用变孔隙率的无定型多孔介质金属换热介质,可对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其综合换热系数相对于传统套管式换热器可提高2倍以上。该换热器可在焦炉上升管利用较小的空间实现高效的余热回收,有效降低焦炉荒煤气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变孔隙率无定型多孔介质金属换热器。
背景技术
焦炭在钢铁生产行业中作为重要的还原剂和热能来源。在我国,焦炭生产行业的耗能大约占钢铁行业能源需求的十分之一。在焦炭生产时有大量的热量产生,包括白热焦炭的显热,焦炉荒煤气的显热和燃烧废气的余热,其中焦炉荒煤气的显热约占总热量的36%。焦炉荒煤气出口温度在923K~1073K(650~800℃),根据很多家焦炭生产企业的经验数据显示,每生产100kg焦炭的荒煤气,其余热就可以生产约1kg蒸汽。按照我国焦炭2015年的产量计算,荒煤气余热回收可产蒸汽3739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475万吨,节能后的收益十分可观。与干熄焦等成熟的焦炉余能利用技术相比,荒煤气余热回收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虽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前辈探索过相关内容,但是换热介质的泄露、荒煤气结焦、导热油作为介质发生变质、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未得到解决。因此,设计开发一种焦炉上升管用高效换热器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变孔隙率无定型多孔介质金属换热器,该换热器换热系数高,可在有限空间内降低焦炉荒煤气的温度,达到焦炉荒煤气余热有效利用的目的。
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内壁、冷空气入口、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和热空气出口,冷空气入口位于换热器上部,热空气出口位于换热器下部,换热器内壁外部包裹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
其中,换热器内壁内部接触荒煤气内管。
荒煤气热量通过对流及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荒煤气内管,荒煤气内管通过导热及固体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器内壁,换热器内壁通过导热及固体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冷空气通过冷空气入口进入换热器,通过对流方式由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获得热量,之后由热空气出口流出。
冷空气入口采用切向入口,冷空气采用旋流的方式进入换热器,保证换热器内部气流的均匀。
荒煤气与空气在换热器内逆流流动,提高了换热效率。
荒煤气内管与换热器内壁之间,换热器内壁与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之间均采用压力紧固。
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采用无定型金属纤维结构,其换热系数随流速不同为35-50W/(m2·k)。
内部变孔隙率无定型金属换热介质孔隙率沿直径方向变化,靠近换热器内壁侧孔隙率最小,增加接触面积,提高与换热器内壁换热系数,孔隙率随直径增加逐渐增加,增加空气流通面积,减小气体阻力。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采用逆流的布置方式,使用变孔隙率的无定型多孔介质金属换热介质,可对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具体优点如下:
(1)冷空气入口采用切向入口,冷空气采用旋流的方式进入换热器,保证换热器内部气流的均匀。
(2)空气与焦炉荒煤气采用逆流的方式进行流动,提高了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7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捷测算假塑性流体粘流活化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包装盒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