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7835.1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全欣;范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10;H04L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校正 相位 噪声 接收 通道 双工 收发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包括天线、时钟单元、发射通道、接收通道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时钟单元连接发射通道、接收通道以及信号处理单元,根据信号处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产生为发射信号提供的上混频本振信号,同时产生为接收信号提供的多个下混频本振信号,其中,多个下混频本振信号由上混频信号经过不同的时延调整后产生;所述接收通道连接时钟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采用多个混频器对接收信号进行下混频;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用于向发射通道提供与上混频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的发射信号,并对接收的射频信号与下混频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的接收信号进行自干扰抑制和有用信号解调;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利用相位噪声提取算法,对接收信号进行自干扰抑制和有用信号解调;所述自干扰抑制通过信号处理单元在接收通道的接收信号减去自干扰消除信号来实现;
所述的接收通道的接收信号为:
rm,m=1,2,…,M
M表示接收通道数量;
自干扰消除信号表达式为:
其中,x(t)表示发射信号,L表示自干扰信道的多径总数,hi和τi表示每条多径的增益和传播时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置于在射频前端的模拟自干扰抑制模块,通过模拟自干扰抑制模块,降低自干扰功率,防止阻塞接收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包括连接射频发射通道的发射天线和连接射频接收通道的接收天线或同时连接射频发射通道和射频接收通道的单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钟单元,包括本地振荡器和至少一个可调延时器,所述本地振荡器连接发射通道,为发射信号提供上混频本振信号,以及通过至少一个可调延时器连接接收通道,为接收信号提供下混频本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延时器,可以用自动或手动的方式,连续或离散地调整信号的延时;可以通过长度可调的传输线缆、时延调整芯片或等效方案实现延时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时钟单元内的控制单元,连接可调延时器与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向可调延时器输入延时调节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通道,包括射频接收通道、耦合器、一路或多路混频器和模数转换器,所述混频器将射频接收通道的输出信号与时钟单元可调延时器的输出的下混频本振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再连接模数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进入信号处理单元。
8.一种校正相位噪声的多接收通道全双工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时钟单元设置:
S101:根据自干扰信道情况调整时延参数;
S102:产生上混频本振信号和多个下混频本振信号;
信号发送:
S201:将数字信号数模转换为模拟信号;
S202:将模拟信号与上混频本振信号进行变频;
S203:通过天线发射变频后的发射信号;
信号接收:
S301:接收信号进入多个接收通道,与多个下混频本振信号进行变频;
S302:将变频后的模拟信号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
S303:将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解调有用信号;
其中,所述的下混频本振信号为本振信号通过可调延时器的延时信号;
所述的信号处理,利用相位噪声提取算法,对接收信号进行自干扰抑制和有用信号解调,自干扰抑制通过信号处理单元在接收通道的接收信号减去自干扰消除信号来实现;
所述的接收通道的接收信号为:
rm,m=1,2,…,M
M表示接收通道数量;
自干扰消除信号表达式为:
其中,x(t)表示发射信号,L表示自干扰信道的多径总数,hi和τi表示每条多径的增益和传播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78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