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认证方法、微基站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8217.9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2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雪;肖征荣;马书惠;杨子文;董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12/033;H04W12/06;H04W4/06;H04L9/00;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姜春咸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认证 方法 基站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认证方法、微基站和终端,方法包括响应于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获取终端的号码标识;将生成的认证数据拆分为N个认证分数据,使用N个传输通道将N个认证分数据传送至终端,发送微基站广播消息至区块链网络中,微基站广播消息包括认证数据、号码标识和微基站的区块链标识,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响应于终端通过N个传输通道返回的N个加密结果,将N个加密结果相加,获得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加密结果和与其对应的认证分数据通过不同的传输通道传输;根据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和第二验证加密结果确定对终端的认证结果,第二验证加密结果是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到的运营商服务器将运营商客服密码和认证数据进行同态加密后获得的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认证方法、微基站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入网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尤其在进入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后,入网设备的数量会呈爆炸性的增长,单位面积内的入网设备的数量可能会增至以往的千倍,若延续以往的宏基站覆盖模式,即使基站的带宽再大也无力支撑。例如,以前的宏基站覆盖1000个上网用户,这些用户均分这个基站的速率资源,而进入5G后,用户对上网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基站的资源就远远不够分,只能布设更多的基站,而基站微型化设计,使得微基站的密度加大,为避免微基站之间的频谱互扰,微基站的辐射功率谱就会降低,同时手机的辐射功率也会降低,在微基站数量大幅度增加后,传统的铁塔和楼顶架设方式将会扩展,路灯杆、广告灯箱、楼宇内部的天花板,都会是微基站架设的理想地点。
虽然微基站可以解决大量复杂的通信,但是微基站在对终端进行认证时,首先要确定该终端的余额足够支付使用该微基站的服务费用,但这样会暴露用户的余额等隐私信息,使得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认证方法、微基站和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微基站在对终端进行认证时,易暴露用户的余额等隐私信息而导致的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认证方法,方法包括:响应于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获取终端的号码标识;将生成的认证数据拆分为N个认证分数据,使用N个传输通道将N个认证分数据传送至终端,同时,发送微基站广播消息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使号码标识所属的运营商服务器获取到认证数据,微基站广播消息包括认证数据、号码标识和微基站的区块链标识,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响应于终端通过N个传输通道返回的N个加密结果,将N个加密结果相加,获得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加密结果和与其对应的认证分数据通过不同的传输通道传输;根据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和第二验证加密结果,确定对终端的认证结果,第二验证加密结果是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到的、运营商服务器将运营商客服密码和认证数据进行同态加密后获得的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和第二验证加密结果,确定对终端的认证结果,包括:对比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和第二验证加密结果,若确定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和第二验证加密结果不相等,则确定认证结果为对终端认证不通过;否则,若确定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和第二验证加密结果相等,则确定认证结果为对终端认证通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生成的认证数据拆分为N个认证分数据,包括:随机生成认证数据;将认证数据拆分为N个认证分数据,每个认证分数据对应一个拆分顺序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终端通过N个传输通道返回的N个加密结果,将N个加密结果相加,获得第一验证加密结果,包括:接收终端通过N个传输通道返回的N个加密结果;根据拆分顺序号,将N个加密结果相加,获得第一验证加密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输通道至少包括移动交换网络通道和点对点通信P2P传输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8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