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链路瓶颈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9140.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宇;苗潇绚;吴志刚;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链路 瓶颈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链路瓶颈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根据业务需求,绘制生成各业务链路拓扑图,初始化拓扑模型中每个节点的性能容量标准。在考量业务需求的同时,结合对交易路径的考量,综合分析拓扑模型中的性能瓶颈节点,从而进一步定位出拓扑模型中的性能瓶颈节点位置。再根据性能瓶颈节点是否具备明确的性能优化方案,进行区分处理方式,如果不具备优化方案,则重点关注拓扑模型中系统性能短板,进行专项验证;如果具备优化方案,则对测试到的瓶颈节点进行优化,优化后,更新拓扑模型中各节点的性能容量信息,性能瓶颈动态流动至其他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性能压力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链路性能瓶颈定位及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端到端链路压力测试定位性能瓶颈时,一般通过手工编写的Shell脚本分析被测系统中各子系统经过压力测试后所产生的日志信息,并由脚本计算出各子系统的平均耗时,从而定位系统瓶颈。由于每次进行压力测试都需要测试人员逐一查找瓶颈点,因而使得全链路压力工作繁琐,且查找流程环节不紧凑不具有流动性,计算结果无法达到实时高效,无法实现动态查找,而且从效率上看,整个测试过程操作效率低下。
进一步地,现有的专利技术方法,尚不能全面解决超大规模架构的需求,对于超大型复杂的系统架构,由于涉及环境复杂,节点繁多等客观因素,使用该方法分析每一层,每一个节点,势必工作量巨大,会产生很多的分析过程产出物文档,这些分析文档的整合和综合性分析,对于人员能力的要求也提出更高的标准。
本申请主要名词解释:
BP:本专利申请中,BP指中信银行电子渠道对私业务处理平台,为多个电子渠道系统提供统一的客户管理等功能,简称“对私BP”或“BP”;
外联平台:本专利申请中,外联平台指中信银行与外部系统的实现互通的平台系统;
第三方亿佰测试环境:本专利申请中,第三方亿佰测试环境指第三方企业亿佰提供的性能测试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全链路压力性能测试的主动性及效率,希望摆脱单纯被动的接受需求的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根据文档模板实现文档条目化处理,文档格式规则可以自动生成,内容规则根据业务需求手动增加,所有规则可以自动发布,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系统后台独立维护,保持管理规则的独立性、透明性。
本发明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文档的在线编写、实时检查、生成和持久化保存检查报告的功能,解决了文档检查,实现了审计自动化,解决了及时性问题。
本发明全链路性能测试,如图1所示,逻辑步骤如下:
步骤S101,根据业务需求,绘制生成各业务链路拓扑模型。
步骤S102,根据业务需求、历史存量的生产运维数据,以及拓扑结点中每个系统处理的性能,初始化拓扑模型中每个节点的性能容量标准。
步骤S103,基于静态数据,分析并定位拓扑模型中的性能瓶颈节点,即以静态方式分析短板。
定位性能瓶颈节点位置后,性能瓶颈流转至其他节点,即以动态方式分析流动性。
本测试压力是从前端向后端传导,将测试到的压力与预设的历史最大的处理能力做对比分析,分析该节点是否会成为瓶颈,从而找到整个链路上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瓶颈点。
步骤S104,测试人员设计多套性能优化策略,一旦发现瓶颈点,从预备策略中选择与瓶颈点相匹配的策略,对当前瓶颈点做优化分析,在应用到瓶颈点后,如果性能有所提升,且能够满足要求,则继续往后传导,依次进行,即动态变化瓶颈测试。
步骤S105,定位拓扑模型中的性能瓶颈节点位置后,根据性能瓶颈节点是否具备明确的性能优化方案,区分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9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