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矸智能识别的探测器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0623.9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波;李泽鑫;刘长友;王兆耀;韩晓克;梁学玮;刘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G01V5/06;G01T1/202;G01T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识别 探测器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用于煤矸智能识别的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每台放顶煤液压支架(13)上均设置探测器(10)、护板和信号分析装置(11);
S2:测定所述放顶煤液压支架(13)放置区域内的工作面的本底辐射,确定出所述探测器(10)中的数据过滤区间和信号分析装置(11)中的预先设定的强度特征值,具体如下:
S2.1:测定所述放顶煤液压支架(13)放置区域内的工作面的本底辐射,确定出能量捕捉区间,具体如下:
S2.1.1:测定所述放顶煤液压支架(13)放置区域内的工作面的本底辐射,并计算出工作面本底辐射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工作面的本底辐射;
S2.1.2:取工作面的岩样,测定出所述岩样中放射性核素铀、钍、钾的单能γ射线能量峰值;
S2.1.3:将所述铀、钍、钾的单能γ射线能量峰值和工作面的本底辐射进行比较,选出与所述工作面的本底辐射相差值最大的核素作为检测对象,并将检测对象的单能γ射线能量峰值作为检测特征值,同时将所述检测特征值作为能量捕捉区间;
S2.2:确定出煤矸流中矸石比例,并将矸石比例进行转换,得到检测信号中单位采样时间间隔能量捕捉区间内信号出现的数量;
S2.3:将所述能量捕捉区间作为探测器(10)的数据过滤区间,将检测信号中单位采样时间间隔能量捕捉区间内信号出现的数量作为信号分析装置(11)向电液控制器发送的预先设定的强度特征值;
S3:通过所述探测器(10),获取得到煤矸流对应的实际强度值;
S4:将煤矸流对应的实际强度值与预先设定的强度特征值进行比较,所述放顶煤液压支架(13)中的电液控制阀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放顶煤液压支架(13)中放煤口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矸智能识别的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10)包括有溴化镧铈闪烁体(1)、反射罩(2)、光电倍增器(3)、套管(6)和前置放大电路(8),所述反射罩(2)设置在溴化镧铈闪烁体(1)的表面外侧,同时所述反射罩(2)将溴化镧铈闪烁体(1)产生的闪烁光子通过光导传输至光电倍增器(3)中,在所述光电倍增器(3)中,光阴极(4)吸收闪烁光子并产生光电子,所述光电子通过光电倍增器(3)中的倍增级后由光阳极(5)吸收,并形成电流脉冲,所述电流脉冲通过套管(6)传输至前置放大电路(8)中,由所述前置放大电路(8)进行放大,并将所述放大后的电流脉冲传送至内置计算机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矸智能识别的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10)还包括有分压器(7),所述分压器(7)与光电倍增器(3)电性连接,为所述光电倍增器(3)提供高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矸智能识别的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还包括有外壳(9),所述溴化镧铈闪烁体(1)、反射罩(2)、光电倍增器(3)、套管(6)、分压器(7)和前置放大电路(8)均设置在外壳(9)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矸智能识别的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在每台放顶煤液压支架(13)上均设置探测器(10)、护板和信号分析装置(11),具体为:
所述探测器(10)设置在放顶煤液压支架(13)下侧放煤口帮板上,所述护板设置在探测器(10)的上方,所述信号分析装置(11)设置在放顶煤液压支架(13)上,同时所述探测器(10)和信号分析装置(11)之间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06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评估珊瑚礁生物多样性资产的方法
- 下一篇: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