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加应力检测岩溶路基顶板承载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0827.2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权;董健;陈雷;任亚;张明;程钰诗;罗华松;宗金东;章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5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检测 岩溶 路基 顶板 承载 能力 方法 | ||
1.一种预加应力检测岩溶路基顶板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对岩溶路基的顶板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岩溶路基顶板的受力分布情况,得到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和最大剪力设计值Qmax;构建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的简化力学模型,求取施加预应力集中荷载值;根据预应力集中荷载值确定锚固长度、锚杆材料和锚杆直径参数;在溶洞中部钻孔,插入锚杆并注浆锚固,设置混凝土底座和钢板作为承载板;利用预应力张拉设备施加集中荷载,锁定后监测应力变化并观察周边基岩和土体的状况,判定岩溶路基顶板的承载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对岩溶路基顶板的受力进行分析,根据岩溶路基顶板的受力分布情况,得到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和最大剪力设计值Qmax;
步骤2、构建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的简化力学模型,求取施加的预应力集中荷载值;
简化力学模型采用简支梁结构,均布荷载q由岩溶路基顶板和覆盖层简化构成,预应力集中荷载值Pd作用于简支梁结构中间,预应力集中荷载值Pd通过以下公式求取,关系式为:
q=∑hi·γi
P1=2Qmax-q·l
Pd=K·max(P1,P2)
式中:q—由顶板和覆盖层产生的单位长度均布荷载,单位KN/m
γi—顶板和覆盖层的容重,单位KN/m3
hi—顶板和覆盖层的厚度,单位m
l—溶洞的跨度,单位m,由物探勘察确定
Mmax—最大弯矩设计值,由受力分析取得,单位KN·m
Qmax—最大剪力设计值,由受力分析取得,单位KN
P1—最大剪力设计值对应集中荷载值,单位KN
P2—最大弯矩设计值对应集中荷载值,单位KN
K—安全系数,取1.2~2.0
Pd—施加预应力集中荷载值,单位KN
步骤3、根据预应力集中荷载值Pd选取锚杆材料并确定相关锚固参数;
锚杆截面积由下式求取:
式中:A—锚杆截面积,单位mm2
FPtk—锚杆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由相关标准或规范查得,单位MPa
K1—安全系数,取1.2~1.8
Pd—施加预应力集中荷载值,单位KN
锚固段长度Lm由基岩与注浆体间黏结长度Lr和注浆体与锚杆之间的黏结长度Lg确定;
基岩与注浆体间黏结长度Lr,单位m,由下式求取:
式中:d—钻孔直径
frb—基岩与注浆体间的黏结强度设计值,由相关标准、规范查得或由试验确定,单位KPa
K2—安全系数,取1.8~2.0
Pd—施加预应力集中荷载值,单位KN
注浆体与锚杆之间的黏结长度Lg,单位m,由下式求取:
式中:dg—锚杆直径,由锚杆截面积A计算求取,单位mm
fb—注浆体与锚杆间的黏结强度设计值,由相关标准、规范查得或由试验确定,单位KPa
n—锚杆根数 ,单位根
K2—安全系数,取1.8~2.0
Pd—施加预应力集中荷载值,单位KN
锚固段长度Lm取基岩与注浆体间黏结长度Lr和注浆体与锚杆之间的黏结长度Lg的较大值;
步骤4,在溶洞中心区域开挖检测基坑,开挖至岩溶路基顶板的顶面,在溶洞中心位置钻孔,钻孔需要穿过溶洞伸入底部基岩内,长度不小于步骤3确定的Lm+1 ,单位m;
步骤5,在钻孔中插入锚杆,直至钻孔底部,直径dg和根数根据步骤3确定,插入时应每隔1~2m设置隔离架;
步骤6,灌注水泥浆将锚杆锚固;
步骤7,在岩溶路基顶板面设置混凝土底座,设置横向和纵向钢筋,混凝土底座顶部设置15cm×15cm的钢板,混凝土底座和钢板均应留有Φ50~100mm孔洞,便于锚杆钢筋穿过;
步骤8,待锚固水泥浆和承载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利用预应力张拉设备施加预应力Pd,张拉分5级进行,每级荷载分别为0.2Pd,0.4Pd,0.6Pd,0.8Pd和Pd,每级张拉后应稳定10min以上再进行下一级张拉,期间注意观察周围地面和应力变化情况;
步骤9,最后一级张拉稳定10min后,锁定锚杆,观察周围土体变化和锚杆应力变化情况48h以上,如周边土体及岩溶路基顶板未出现塌陷、隆起或开裂变形病害,预应力损失微小,则判定岩溶路基顶板承载力满足路基设计荷载要求,不进行处理,否则说明岩溶路基顶板承载力不足,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步骤10,试验检测完成,撤除预应力张拉设备,采用C40混凝土回填钻孔,将基坑回填夯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08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焊缝识别方法、装置、焊接机器人及储存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