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铁合金、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1376.4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赵玲;陈天雄;李晋锋;乐国敏;王斗;周昱昭;杨晓珊;罗晋如;刘政豪;张玮;王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08 | 分类号: | C22C1/08;B22F3/105;B22F1/00;C22C38/16;C23F1/02;C23F1/44;C23F1/28;C22C30/00;C23F1/30;B33Y1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廖文丽;柯海军 |
地址: | 62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合金 纳米 复合 多孔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铜铁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铁合金中含有Cu、Fe和金属M,Cu与Fe原子数量比为25~75: 25~75;所述铜铁合金的结构为富Cu骨架包裹富Fe相分离枝晶;
所述铜铁合金中金属M的含量为0~60 at.%,其余为Cu、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金属M为Mn、Cr、或Si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铜铁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2~1.7 T;
所述铜铁合金的屈服强度380 MPa以上,延伸率为1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铁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M的含量为0~48 a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铁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铁合金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在氩气、氦气保护或真空环境下,将Cu、Fe、金属M单质混合粉或预合金粉,在金属基板上使用激光或电子束打印得到铜铁合金;
所述金属基板为碳钢、不锈钢、铸铁、铝合金或钛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4.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的孔由微米孔与纳米孔构成,其中微米孔平均孔径为2~20 μm,纳米孔平均孔径为10~70 nm;
所述材料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铜铁合金经过酸腐蚀得到;
所述酸的浓度为0.01~1 mol/L,当金属M含量为0 at.%时,所述酸为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氟酸中的至少一种,当金属M含量>0 at.%时,所述酸为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氟酸中的至少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时间为0.5~48 h;腐蚀的温度为 -5℃~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时间为12~48 h。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铜铁合金的厚度为3 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铜铁合金的厚度为2~3 mm。
9.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在氩气、氦气保护或真空环境下,将Cu、Fe、金属M单质混合粉或预合金粉,在金属基板上使用激光或电子束打印得到铜铁合金;
b.将所述铜铁合金经过酸腐蚀得到;所述酸的浓度为0.01~1 mol/L,当金属M含量为0at.%时,所述酸为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氟酸中的至少一种,当金属M含量>0 at.%时,所述酸为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氟酸中的至少两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板为碳钢、不锈钢、铸铁、铝合金或钛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时间为0.5~48 h;所述腐蚀的铜铁合金的厚度为3 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时间为12~48 h。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温度为 -5℃~3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铜铁合金微纳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的铜铁合金的厚度为2~3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3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