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的双螺旋桨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1794.3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6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陆帅博;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5/03 | 分类号: | B63H5/03;B63H21/17;B63H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万小侠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双螺旋 推进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的双螺旋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本体,固定板,套筒组,传动单元和螺旋桨模块;本发明本装置可根据海水的深浅选用适当的第一桨叶或第二桨叶进行推进,这样避免现有的船用螺旋桨无法上下伸缩,不能有效适应复杂地形,对于吃水变化大的航区不能适当调节,使得拖力差,航速慢,抗风力弱,并且容易使得螺旋桨损坏,并且该装置在船尾下方两侧各装一个螺旋桨,一个螺旋桨左转,另一个螺旋桨右转,这种设置方式可有效的提高船舶前进的拖力,进而航速跟着同步提高,并且抗风力较强,在其中一个螺旋桨出现故障时还能使船舶保持动力,有效的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推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的双螺旋桨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船舶的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螺旋桨和舵板两部分,当螺旋桨正转时推动船舶向前行驶,而舵板则用来控制船舶的行驶方向。现有的船用螺旋桨无法上下伸缩,不能有效适应复杂地形,对于吃水变化大的航区不能适用。有些推进器使用油缸驱动方式实现螺旋桨的上下伸缩,以适应吃水变化,但是油缸安装和维护成本高,液压油还存在污染河水的问题,不符合当今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并且传统的船舶螺旋桨推进装置为中部单螺旋桨,这种设置方式拖力差,航速慢,抗风力弱,一旦螺旋桨发生损坏将无法航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的双螺旋桨推进装置,能够解决传统的船舶螺旋桨推进装置为中部单螺旋桨,这种设置方式拖力差,航速慢,抗风力弱,一旦螺旋桨发生损坏将无法航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的双螺旋桨推进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船舶本体;所述船舶本体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横板,且横板的顶面中部沿着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船舶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容纳套筒组端部的通孔;所述横板上位于支撑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T型滑槽,且该T型滑槽内设有T型滑块实现与T型滑槽滑动连接,所述T型滑块的顶端穿出T型滑槽;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双轴电机;所述支撑板上垂直设置有贯穿支撑板的第二电动伸缩杆;
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连接在T型滑块上,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开有一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壁嵌套有第二挡圈;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连接在第二电动伸缩杆上;
一套筒组;所述套筒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互相平行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并与船舶本体上的容纳套筒组端部的通孔配合嵌入在通孔内;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圆柱形段和棱柱段;所述第一套筒的圆柱形段嵌入在船舶本体的通孔内,所述第一套筒的棱柱段嵌入在固定板上的第二挡圈内;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实现驱动固定板上连接的T型滑块沿着T型滑槽移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连接的船舶本体的通孔处在周边上设置有T型环且T型环可自转;所述第一套筒的圆柱形段沿着轴线方向开有方形孔;所述第二套筒上位于船舶本体内壁侧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船舶本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与固定杆配合的圆槽;所述第三套筒上位于船舶本体内壁侧的一端上垂直设置有竖板,且竖板与船舶本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连接竖板上,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连接在船舶本体的内壁上;
一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和旋转轴;所述第一皮带轮嵌套在第一套筒的棱柱段上,且第一皮带轮与第一套筒之间可相对滑动;所述旋转轴连接在双轴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嵌套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旋转轴上还嵌套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固定环上的圆槽与旋转轴端部固定块上的固定杆配合,在双轴电机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套筒旋转;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侧边与T型环之间水平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跟随T型环和第一皮带轮同时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