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胺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2751.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5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敬;朱鸫达;鲁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63/57 | 分类号: | C07D263/57;C07D413/14;C07D417/14;H01L51/50;H01L51/52;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衍生物 及其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胺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空穴传输材料不能够有效的阻挡电子,光取出材料不能够有效的将陷于器件内的光耦合出来,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三胺衍生物中至少含有一个苯并恶唑基或者苯并噻唑基。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发光层、阴极,还包括空穴传输层或者光取出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或者光取出层中含有本发明的三胺衍生物。本发明的三胺衍生物既可以用作空穴传输材料又可以用作光取出材料,将其应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胺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在电场的作用下,以有机材料为活性发光层的器件。自1987年邓青云和VanSlyke首次采用有机小分子薄膜成功制备了第一个低压驱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OLED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迅猛发展,根据其固有的特点和优势,主要在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方面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相较于传统的液晶显示(LCD),OLED具有诸多优势如宽视角、快响应、低能耗、高对比度、柔性化、超薄超轻等,是非常理想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许多国内外公司已经相继推出了OLED产品如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以及虚拟/增强现实(VR/AR)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为阴极、阳极和有机功能层组成的经典三明治夹层结构,其中有机功能层主要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此外,在顶发射器件中通常还会在阴极的外侧引入一层光取出层(CPL)。当器件被施加一定的直流偏压后,空穴由阳极注入并通过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转移至发光层,电子则由阴极注入并通过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转移至发光层。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复合后产生激子,当激子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时便是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每个有机功能层各司其职,在器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空穴传输层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空穴在器件中的传输效率。空穴传输层与阳极之间从电离能的角度考虑会产生势垒,这势垒是影响器件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势垒越小,器件的稳定性越高。此外,空穴传输材料必须有与发光层相匹配的能及结构。良好的空穴传输材料应具有电化学稳定性好﹑成膜性好﹑空穴迁移率高等优点。
另外,顶发射器件中的光取出层的作用是将陷于器件中的光耦合出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经过近年的研究发现,由于金属阴极的存在,顶发射器件外部光耦合效率的损失主要由表面等离子共振损失和波导模式造成。在金属阴极外部添加一个光取出层,利用该层改善自由光的波矢量,这样限制在器件中的能量就能以光的形式耦合出来,达到增强光取出效率的效果。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空穴传输材料大多数没有阻挡电子的功能,导致器件的发光效率下降。此外,国内外对光取出材料的研究较少,并且大部分的光取出材料的性能还较差,导致陷于器件内的光不能被有效的耦合出来。并且,大多数功能材料的作用单一,即便是个别材料具备两种以上的功能,但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空穴传输材料不能够有效的阻挡电子,光取出材料不能够有效的将陷于器件内的光耦合出来,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胺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本发明的三胺衍生物既可以用于空穴传输层又可以用于光取出层。
本发明通过使用下述式I所示的三胺衍生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材料或者光取出材料,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胺衍生物,所述三胺衍生物如式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2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