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33153.1 申请日: 2020-01-13
公开(公告)号: CN111231193A 公开(公告)日: 2020-06-05
发明(设计)人: 杨绪进;刘惠林;韩毅 申请(专利权)人: 华懋(厦门)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9C41/30 分类号: B29C41/30;B29C41/44;B29C41/46;B29C41/36;B29C41/34;B29C37/00;B29L7/00
代理公司: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代理人: 张辉;李增进
地址: 361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水性 多孔 防水 透湿膜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按以下重量份原料按比例称取:水性聚氨酯乳液100份,甲苯5~8份,氨水10~20份,防水剂2~3份,水65~70份;S2.混合,将步骤S1称取的原料混合,得到胶状的混合料;S3.涂覆,将混合料均匀涂覆于离型纸上;混合料涂覆后未凝固状态进入步骤S4;S4.烘干,将涂覆有混合料的离型纸送入烘箱中烘干,烘箱内设置至少三级温度,第一级温度为78℃~80℃,第二级温度为100℃~120℃,第三级温度为150℃~160℃;S5.剥离,烘干后将离型纸剥离即得到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采用本发明制得的膜成品具有透湿性及防水滴的功能,膜面滴水不澎润,同时微多孔防水透湿膜具有优异的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多孔透湿膜是一种区别于亲水干法透湿涂层的特殊防水透湿膜,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依靠成膜时形成大量的微孔,这些孔隙小于10um能阻止小水珠(平均直径100um)渗入而获得耐水压,却允许水蒸气(平均直径0.0004um)自由通过,从而获得透湿性,微多孔真正解决了人体运动量大时的散热,透气性能,兼具防水性能。采用微多孔透湿膜制成的织物遇水不膨胀,更具耐水洗性,同时又确保更高的透湿透气性能,使人的身体长久保持绝对干爽和舒适。

纺织物上常用PTFE膜-聚四氟乙烯膜(简称PTFE膜)具有抗酸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且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有机溶剂。PTFE膜具有较好的微多孔成孔效应,可以实现较好的防水透湿效果,但是却有无法分解,无法回收的环保问题,而且层于层容易剥离,没有弹性,价格比较昂贵。博韦尔PU微多孔膜会渗油(不适合直接接触皮肤),不能应用于春夏类产品穿着。

文献号为CN104479337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透湿微多孔薄膜的制备工艺,采用的薄膜涂覆液中含有聚氨酯树脂及DMF,将涂覆液均匀涂布在载体上,待涂覆液凝固,然后水洗,烘干定型,其微多孔形成的原理是通过溶剂DMF挥发形成孔洞。文献号为CN110183717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湿法微多孔膜的生产工艺,其采用的溶剂也是DMF,将混合溶液涂覆于离型纸上,浸渍于DMF溶液中,再干燥形成膜胚,然后再置于带DMF的置换槽处理后烘干,基原理同样是通过溶剂DMF挥发形成孔洞。

DMF为富马酸二甲酯,又名:(E)2-丁烯二酸二甲酯,是一种稳定、极易挥发且无味的化合物,这种化学物质属于生物杀虫剂,但不在(EC)No 1451/2007标准由欧盟授权的杀虫剂清单之列,人体接触、吸入或摄取后会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产生刺激甚至伤害,故大部分环保法规都对其存在含量做了限定,因此上述两种生产工艺,通过DMF形成孔洞的过程中,有部分DMF残留在孔洞中从而存在于制备得到的薄膜内,不符合当下产品部分消费市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以更加环保的方法制备得到透湿气及弹性优异的薄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按以下重量份原料按比例称取:水性聚氨酯乳液100份,甲苯5~8份,氨水10~20份,防水剂2~3份,水65~70份。

S2.混合,将步骤S1称取的原料混合,在800RPM~1500RPM转速下搅拌,充分混合乳化,搅拌,得到胶状的混合料。

S3.涂覆,将混合料均匀涂覆于离型纸上;混合料涂覆后未凝固状态进入步骤S4。

S4.烘干,将涂覆有混合料的离型纸送入烘箱中烘干,烘箱内设置至少三级温度,第一级温度为78℃~80℃,第二级温度为100℃~120℃,第三级温度为150℃~160℃,将涂覆有混合料的离型纸从烘箱入口依次经过由低到高的温度烘干。

S5.剥离,烘干后将离型纸剥离即得到水性微多孔防水透湿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懋(厦门)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华懋(厦门)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3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