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联轴器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3820.6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1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史洪扬;郑红梅;房景仕;郭亚军;殷磊;郑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49/04 | 分类号: | H02K49/04;H02K49/10;H02K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联轴器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联轴器及其组装方法,该联轴器包括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包括连接筒、背铁块、磁圈一以及磁圈二,从动盘包括连接套、背铁盘、背铁套以及磁圈三。连接筒与主动轴固定连接,背铁块嵌入连接筒中。磁圈一固定在连接筒上,磁圈一盖在背铁块上。磁圈二固定在连接筒的端面上,磁圈二与背铁块连接。连接套与从动轴固定连接,连接套上开设环形槽。背铁套套在连接套上,并位于环形槽中。连接套套在连接筒外,使主动轴和从动轴同轴设置。磁圈三分布在背铁盘朝向磁圈二的一侧上,且相邻的两个磁圈三的磁极相反设置。本发明提高联轴器的磁场强度,减槽,减磁漏量,提高协同性,降低联轴器的组装难度,变速形成的涡流增大扭矩,加快联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轴技术领域的一种联轴器,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联轴器,还涉及该联轴器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联轴器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同步式永磁联轴器磁能利用率较低,所提供的扭矩有限。而涡流式永磁联轴器无法实现同步耦合,也无法实现较为精确的转速控制。并且,该联轴器盘式同步结构与桶式涡流结构的连接方式使得磁能相互加强,有效提高磁能利用率,减少磁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联轴器存在组装难、磁漏较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联轴器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合联轴器,其用于联接主动轴和从动轴,其包括:
主动盘,其与主动轴连接,且包括连接筒、多块背铁块、分别与多块背铁块对应的多个磁圈一以及分别与多个磁圈一对应的多个磁圈二;连接筒与主动轴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多块背铁块等间距设置并嵌入在连接筒的外壁中,且端部延伸至连接筒的端面上;多个磁圈一等间距固定在连接筒的外壁上,每个磁圈一盖在对应的背铁块上;多个磁圈二等间距设置,并固定在连接筒远离主动轴的一端的端面上;每个磁圈二与对应的背铁块连接,且沿着连接筒的径向伸出连接筒端面的部分的长度与对应的磁圈一的厚度相等;相邻的两个磁圈一的磁极相反设置,每个磁圈一与对应的磁圈二相互靠近的两个部分的磁极相反;以及
从动盘,其与从动轴连接,且包括连接套、背铁盘、背铁套以及分别与多个磁圈二对应的多个磁圈三;连接套与从动轴同轴设置并通过背铁盘间接固定连接;连接套的外壁上开设与从动轴同轴设置的环形槽;连接套套在连接筒外,使主动轴和从动轴同轴设置且每个磁圈一能收容在连接套中;背铁盘固定在连接套的端面上;背铁套套在连接套上,并位于环形槽中;多个磁圈三均匀分布在背铁盘朝向磁圈二的一侧上,且相邻的两个磁圈三的磁极相反设置;每个磁圈三与对应的磁圈二相对设置,且靠近的两部分的磁极相反,并预留出一段预设间隙。
本发明通过设置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中连接筒与主动轴连接,其磁圈一和磁圈二分别固定在连接筒的外壁和端面上,并且通过背铁块进行磁性连接,从动盘的连接套与从动轴连接,同时背铁套和背铁盘分别固定在连接套的外壁和端面上,磁圈三布置在背铁盘的盘面上,这样在主动盘和从动盘组装时,只需要控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的距离就可以快速地进行安装,而且在组装主动盘或者从动盘时,只需进行简单的安装固定即可,并最后将主动盘插入从动盘中就可以完成组装,另外,由于磁圈一和磁圈二通过背铁块进行磁性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合成的磁强度更大,使磁圈二和磁圈三之间的作用力更大,解决了现有的联轴器存在组装难、磁漏较多的技术问题,得到了组装简单、减少磁漏,同时使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协同性更好的技术效果。此发明所涉及的混合式联轴器,结合同步式永磁联轴器和涡流式永磁联轴器的特点。在正常工作负载下,主动轴与从动轴同步运作,速度可精确控制。在超载工况下,涡流式性能与同步式性能叠加,可获得交强的瞬时扭矩。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磁圈二和磁圈三具有相同的外轮廓,并均呈扇形;磁圈二沿着连接筒的径向伸出连接筒端面的部分与磁圈一具有相同的截面,且所述截面与连接筒的端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3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