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3999.5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8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严健;何川;汪波;董唯杰;徐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廖祥文 |
地址: | 61003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温 隧道 防治 装置 | ||
1.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孔口封隔器(2)、驱动模块(3)、泵送加压喷射模块(4)、液氮连接管路(5)、集成控制模块(6),综合监测传输系统(9),液氮车(10);应力释放孔(11)孔口套有孔口封隔器(2),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穿过孔口封隔器(2)位于应力释放孔(11)中,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尾端上设有综合监测传输系统(9),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尾端连接驱动模块(3)和液氮连接管路(5),液氮连接管路(5)连接泵送加压喷射模块(4)和液氮车(10),集成控制模块(6)连接驱动模块(3)、泵送加压喷射模块(4)、综合监测传输系统(9)、液氮车(10);
所述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
(1)在具有潜在岩爆风险洞段施工前,采用地质超前钻机或三臂凿岩台车在施工前方掌子面打应力释放孔,钻孔为水平孔或具有倾角的斜孔;孔径大小使孔口封隔器(2)能够卡入钻孔内;当采用TBM施工掘进时,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应从TBM刀盘上的圆孔中伸出,进入其中的一个应力释放孔(11)中;
(2)通过综合监测传输系统(9)采集岩石温度、地应力、裂隙发育情况、围岩声发射特性;
(3)根据综合监测传输系统(9)所采集的参数结合岩石材料性质,通过集成控制模块(6)调控液氮量、压裂管柱长度、压力参数;
(4)将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通过液氮连接管路(5)与液氮车(10)连接,采用孔口封隔器(2)封孔,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穿过孔口封隔器(2),进入应力释放孔(11)中,利用集成控制模块(6)启动驱动模块(3),内套管(7)在驱动模块(3)带动下伸出,利用集成控制模块(6)启动泵送加压喷射模块(4),进行低温高压液氮的试注入,检查全装置系统的气密性、进一步确定液氮压力参数;
(5)在试压结束后先进行喷嘴(13)液氮射孔,然后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伸到最长,液氮持续从外套管和内套管的溢出孔(12)中溢出,使用孔口封隔器(2)持续焖孔30-40分钟;
(6)通过集成控制模块(6)的数据分析显示屏(43),确定岩石第一次破裂释放应力、温降效果,在应力和温度降低后开孔,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回缩,检查应力释放孔(11)内压力、温度、裂缝扩展情况;
(7)重复(5)~(6)步骤,向应力释放孔内喷射液氮,喷射完毕后焖孔;待岩石第二次破裂释放应力和降温后开孔,内套管(7)缩回,利用泵送加压喷射模块(4)反吸,回收液氮连接管路(5)内剩余液氮,存入液氮车(10),取出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检查安全后进行后续爆破或TBM开挖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由内套管和外套管组成,外套管(8)与内套管(7)为中空结构,材料为陶瓷或金属管材,内套管(7)和外套管(8)上设有溢出孔(12),内套管(7)是可伸缩管,内套管(7)前端为喷嘴(13),内套管(7)尾端与驱动模块(3)输出端通过套筒连接,外套管(8)与液氮连接管路(5)连接,外套管(8)与内套管(7)通过丝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式液氮压裂管柱(1)位于外套管上,靠近孔口封隔器(2)内侧部分设有综合监测传输系统(9),用于实时监测应力释放孔(11)内的温度和压力,并采集围岩的声发射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3)为一种驱动设备,驱动设备是驱动电机、驱动液压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地温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控制模块(6)包括驱动模块电控开关(31)、泵送加压喷射模块控制开关(41)、数据采集控制器(42)和数据分析显示屏(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39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