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4406.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江;丁克;张唤唤;武秀琪;林海涛;邓贤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B21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板 轧后超快冷 控制系统 方法 以及 调整 水流 补偿 | ||
本申请涉及钢铁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该系统包括多组冷却水集管和超快冷控制终端,超快冷控制终端被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该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并且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量,从而实现在超快冷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实时干预超快冷控制系统的水流量比参数,缩短了调整时间,减少冷却后板形不良数量,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率。该方法,能够实现钢板冷却后温度均匀性控制,减少冷却后板形不良数量,提高板形质量和生产线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铁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快冷工艺采用大水流量冷却钢板,在钢板上表面,除了上冷却水集管冷却水直接喷出于热钢板发生对流换热外,还存在钢板上表面的滞留水在横向流动过程中对钢板上表面的二次冷却,下表面冷却水与钢板表面接触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不会对钢板产生二次冷却。如果不能够保证钢板上、下表面获得相当的冷却效果,那么,钢板内温度分布不能以厚度中心线对称分布,钢板容易发生翘曲。一旦产生“上凸”、“下凹”等严重的C翘板形问题,将对后续精整处理造成巨大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钢板判废。
目前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中厚板超快冷系统控制上下水流量比(钢板下部水流量与钢板上方水流量之比),以控制钢板的板形。
这种中厚板超快冷系统一般由冷却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冷却装置一般包括多组冷却水集管。自动控制系统由基础自动化(L1)和自动冷却系统(L2)组成。采用自动冷却系统(L2)冷却时,是读取在冷却模型中预先设置好的经验规程中的经验水流量比。
但是,这种中厚板超快冷系统连续生产时,时常出现板形不良问题,而一旦出现板形问题,需要停止自动冷却系统(L2),重新调整冷却模型,再应用至经验规程中。由于这种调整反应时间长,导致冷后出现板形缺陷的钢板数量较多,经济损失严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
多组冷却水集管,用于安装于超快冷设备冷却区;以及
超快冷控制终端,用于与多组冷却水集管数据连接;超快冷控制终端被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
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
超快冷控制终端还用于与摄像头组数据连接,并被配置成能够获取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摄像头组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一摄像头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以使第一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边部与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摄像头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出口端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并与辊道面呈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横向中间位置与所述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多组冷却水集管包括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4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