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4505.5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陶齐宇;曹发辉;田波;徐其刚;谭邦明;汪洋;周霆;陈立;林小军;孙璐;石成;刘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21/00;E02D2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索桥 重力 式锚碇 新型 分离 框架 基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其特征在于:该基础具有前框架结构和后框架结构;该基础形成前后分离的框架结构。该基础结构由框架基础内外侧壁与土体之间的侧摩阻力,以及框架基础底面支撑共同提供结构所需的竖向承载力;在水平方向,前、后框架及其围固区域的土体形成整体,由框架土共同体底面摩擦力和前墙土对框架结构的被动土压力共同抵抗缆索水平分力。本发明在满足结构受力需求的同时,减少开挖和边坡防护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设计相关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适应于地质条件较差、覆盖层较厚区域大跨径悬索桥的一种重力式锚碇基础。
背景技术
悬索桥重力式锚碇多采用扩大基础,该基础形式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高,在地质较差、覆盖层较厚的情况下,要将基础置于持力层,开挖和边坡防护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长,对生态环境影响大。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在满足结构受力需求的同时,减少开挖和边坡防护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其特征在于:该基础具有前框架结构和后框架结构;该基础形成前后分离的框架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前框架结构和后框架结构之上施工承台,在承台上形成前锚室、后锚室、锚块、散索鞍支墩,并布置缆索。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结构由框架基础内外侧壁与土体之间的侧摩阻力,以及框架基础底面支撑共同提供结构所需的竖向承载力;在水平方向,前、后框架及其围固区域的土体形成整体,由框架土共同体底面摩擦力和前墙土对框架结构的被动土压力共同抵抗缆索水平分力。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悬索桥重力式锚碇新型分离式框架基础,其特征在于:分离式框架基础锚碇的实施施工过程如下:
(1)对桥位锚碇区域进行场地整平,并初步压实,达到施工机械承载要求;
(2)在框架基础设计位置,采用尽量不扰动周围及围固区域土体的方式,施工框架基础;
(3)待前后框架基础达到承载要求后,施工承台、锚块、前后锚室、散索鞍支墩等重力式锚碇其他结构部分,完成锚碇的施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充分利用了土体与框架基础内外壁之间的侧摩阻力,大大降低了锚碇基础对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因此对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
(2)框架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仅需开挖框架基础结构本身所占据的土体,其四周及围固区域的土体均无需开挖,开挖量极小,极大地降低了开挖及后期防护的工程量,不仅经济性好,节省工期,而且大幅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充分利用框架围固区域的土体,形成框架土共同体,共同抵抗水平推力,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增强了水平方向的抵抗力。
(4)在极端情况下,后框架基础内外壁与土体之间可产生负摩阻力(图5),增强锚碇整体抗倾覆能力,提高整体抗倾覆稳定系数,提升结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框架基础锚碇立面图;
图2是本发明框架基础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竖向承载受力模式;
图4是本发明的水平承载受力模式;
图5是本发明极端工况下的抗倾覆受力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4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应急逃生处翻转座椅
- 下一篇:一种基于4G信号的数据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