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5661.3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健;张锦俊;闵洁;张培林;庞中海;武建军;刘伟凯;纪永良;雷涛;霍有;张彦举;孟鹏;吕星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32 | 分类号: | C04B35/532;C04B35/622;C04B38/00;C04B41/88;C22C30/02;B60L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电弓碳 滑板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碳滑板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原料中加入铁红、钴粉、氧化铪、镍粉、铜粉、炭黑、石墨粉等,与原料中的其他材料相融合,可以补充成品碳滑板的机械强度,使其在运行中不易折断和破裂;其制备工艺是,首先对原料进行研磨,再通过模压成型、浸铜工艺、最后烧结炭化处理,可以增加碳滑板材料的密度和强度。制备的受电弓碳滑板复合材料体积密度8.0‑9.0g/cm3、抗拉强度≥180Mpa、冲击韧性≥12J/cm2、20℃电阻率≤0.20µΩ·m、洛氏硬度(HBS)60‑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滑板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上的重要集电元件,安装在受电弓的最上部,直接与接触网导线接触,在列车走行过程中,从接触网导线上获得电流为机车供应电力。
受电弓碳滑板碳滑条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减磨性和自润滑性、良好的耐热和耐电弧性、一定的耐磨性、足够的抗冲击强度以及稳定的电阻率和接触电阻。
受电弓滑板通常采用石墨粉、焦碳粉、碳黑、粘结剂焦、石油焦等作为主要原料,中温煤粘结剂做粘结剂,铜、铝等材料做为浸渍剂等,使其自润滑性和减磨性能好,在与铜接触导线摩擦时可在导线上持续补给润滑炭膜,具有减少导线磨损及电导率的效果。但碳滑板在自然环境运行中遇到导线硬点容易造成滑板折断或破裂,特别是在雨季和潮湿地区,易局部拉沟,出现弓网事故。
随着电气化铁路朝着高密度、载重大、高速度的趋势发展,继续开发一种工艺简单、安全可靠的电力机车用受电弓滑板。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受电弓碳滑板的机械强度、电导性和耐冲击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热:将铁红、钴粉、钛粉、镍粉、铜粉分别在200-300℃的预热炉中预热,预热时间为30-60min;
S2、研磨:将上述所配得的铁红、钴粉、钛粉、镍粉、铜粉进行研磨,要求纯度为99.99%;研磨转速为350~600r/min,所述研磨的颗粒比为10-30:15-20:1-10;
S3、一次干混:将铁红、钴粉、钛粉、镍粉、铜粉按上述比例进行混捏,混捏温度为150℃~250℃,混捏时间为1~1.5h;混捏后粉料自然冷却至常温;
S4、二次干混:将一次干混后的原料与炭黑、石墨粉按上述比例进行混捏,混捏温度为160℃~220℃,混捏时间为1.5~3h,混捏后的粉料自然冷却至常温;
S5、湿混:二次料混粉后的混合料与粘结剂环氧树脂进行混捏,湿混粘结剂温度为120-170℃,湿混时间为40-60分钟;混捏机包括设置在混捏机上的自动报警装置,且自动报警装置用于设定时间到达时进行报警;混捏机内部的温度设置为160-220℃和120-170℃;
S6、模压成型:将湿混后的材料倒入模具中,利用双向压制模压成型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压坯,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强度;利用冷却设备对碳滑板初胚进行冷却处理;
S7、一次焙烧为:将预成型的生坯装入焙烧炉中进行焙烧得到第一次坯体,焙烧温度为20℃~1250℃,并在1250℃温度下保温48h,焙烧时间为240h,出炉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