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6075.0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9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月亭;莫健华;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华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9/14 | 分类号: | B21D39/14;B21D43/00;B21D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金属 复合管 电磁 脉冲 成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属于材料塑性成形技术领域。所述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包括:两个滑动机构相对设置在底座上;绝缘棒的中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二金属套管内;线圈固定设置在绝缘棒上;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滑块可滑动式地设置在固定块上;夹持部件可拆卸式地与滑块连接,绝缘棒的端部设置在夹持部件与滑块之间;支撑组件设置在两个滑动机构之间,支撑组件与滑动机构固定连接;第一金属套管穿过支撑组件。本申请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可实现双金属复合管件的快速、高效成形,避免内层金属出现破裂、皱褶及复合管件界面结合强度差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塑性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作为有色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性好、易回收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同时对大气、水、有机酸、碱溶液和氧化性环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宜于现代工业技术下苛刻的介质环境。将铝合金与其他基体金属复合制备成双金属复合管件,在性能上做到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铝合金优异的防腐蚀的性能,同时发挥基体金属在机械性能方面的优势,使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综合性能优于原任何一种金属管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双金属复合管件的制备技术主要采用液压胀形法,但在制备复合管件过程中,易出现破裂、皱褶及复合管件界面结合强度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胀形法制备复合管件过程中,破裂、皱褶及复合管件界面结合强度差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所述双金属复合管件包括:第一金属套管及第二金属套管,所述第二金属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套管内;所述双金属复合管件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组件、绝缘棒、线圈及两个滑动机构;两个所述滑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绝缘棒的中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套管内;所述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绝缘棒上;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块、滑块及夹持部件;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夹持部件可拆卸式地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绝缘棒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机构之间,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套管穿过所述支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滑动机构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滑块的端面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滑块朝向所述固定块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燕尾榫;所述燕尾榫卡设于所述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板、定位座及夹持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定位座通过滚珠丝杠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夹持板可拆卸式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朝向所述夹持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夹持板朝向所述定位座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所述绝缘棒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与两个所述滑动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相对应的所述滑动机构的固定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金属套管设置在两个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若干夹紧件;若干所述夹紧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式地与两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华学院,未经文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6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