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9825.X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9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潘磊;董云龙;田杰;卢宇;张宝顺;黄如海;邱德锋;姜崇学;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3/18;H02J3/28;H02J3/32;H02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补偿 线路 功率 转移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组串联补偿装置,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包含一个电压源换流器、至少一个串联变压器和至少一个旁路开关;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电压源换流器、至少一个串联变压器、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和至少一个固定补偿单元;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接入第一个输电线路通道,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接入第二个输电线路通道;
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的两端串联接入第一个输电线路通道,第一侧绕组与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并联连接;第二侧绕组的三相出线与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交流侧分相连接;
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的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的两端串联接入第二个输电线路通道,第一侧绕组与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并联连接;第二侧绕组的三相出线与所述固定补偿单元的第一侧分相连接,固定补偿单元的第二侧与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交流侧分相连接;
两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互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有三个相单元,每个相单元包括两个分支单元,每个分支单元由N1个半桥子模块单元和N2个全桥子模块单元串联构成,N1和N2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N1不小于N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补偿单元包含至少一个电抗器和至少一个机械开关,每一个电抗器与一个机械开关并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直流储能单元,所述直流储能单元与所述两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电容、储能电池、变流器、UPS不间断电源中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直流电压变换器,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的第一侧与所述两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的第二侧与所述直流储能单元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并联补偿装置,所述并联补偿装置包括一台电压源换流器和一台并联变压器;
所述并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与所述两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连接;所述并联补偿装置的并联变压器的第一侧与所述并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交流侧连接,所述并联变压器的第二侧与任意交流母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补偿型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开关包括机械开关或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98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失调电压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电路
- 下一篇:一种车辆多功能车顶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