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9972.7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故乡;张一忠;吴卫东;孙良才;邓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普爱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1 | 代理人: | 张伶俐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孔 通道 腹腔镜 手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操作面板、密封片、闭孔片和连接内托上均开设有进气孔、出气孔和呈五筒形设计的五个通孔,操作面板的内壁上分别固设有定位块和多个卡扣,密封片的一通孔上固设有一个球凸,球凸顶部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圆环孔,闭孔片的一通孔上固定设有一个中空圆柱,圆柱顶部呈十字形,其顶部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十字口,连接内托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定位槽、凸台和凹槽,切口保护套内壁上固设有凸环,其底座上固设有多个加强环,闭孔片通过密封片套装在操作面板内,球凸设置在圆柱内,定位块与定位槽相互配合,卡扣卡接在凸台上,一圆柱穿过连接内托的一通孔,凸环卡接在凹槽内,达到安全稳定的进行微创手术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正在从多孔微创手术演变为单孔微创手术乃至经自然腔道内镜下的体表无瘢痕手术。单孔多通道微创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多个手术器械由人体一个切口进出,创伤更小的微创手术,该手术需要在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辅助下进行。
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的作用是在一个切口上,建立多个密封的手术器械进出通道,通过充气形成气腹,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
传统的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通常由带多个密封式操作孔的操作面板、与人体腹壁切口配合的套筒及连接操作面板和套筒的软连接部组成。其特征在于套筒与软连接部连接的上端的外周设置有对称的耳座,耳座中间设置有通孔,套筒的下端外周设置有一圈挡圈,挡圈上表面与耳座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凸起的夹持部。套筒插入到腹壁的创口处,挡圈处于腹腔内部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套筒从创口脱出,张紧装置固定住套筒,套筒产生的弹力挤压住创口壁起到密封。其结构复杂,在使用时,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传统型的操作面板上开设有四个通道,三个器械通道呈三角形分布,另外一个通道设置在三角形底边的中心上,采用此种设计,会使得手术过程中,需要大幅度旋转操作面板,此时会加剧病人的痛苦,医生手术操作不方便。并且,传统型的操作面板上仅开设有一个气孔,进气与出气均通过该孔,手术中进气和排烟不能同时进行,产生烟雾会影响手术的正常操作;
2、传统型的操作面板在与连接内托进行组装时,采用铆钉连接方式,在面板上设置梅花形塑料铆钉与连接内托进行连接,但是采用此种方式不仅使得加工工艺复杂,容易出现次品,而且,使用过程中存在梅花形塑料铆钉掉入腹腔的风险;
3、由于自身设计的缺陷,当手术器械穿过穿刺器通道时,器械与通道接触面积太多,摩擦力大,导致器械穿插时阻滞不顺畅,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4、当套筒塞入到体内时,套筒容易产生褶皱扭曲,出现漏气,同时使得切口通道空间变小,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为此,急需解决传统型产品存在的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达到安全稳定的进行单孔微创手术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包括操作面板、密封片、闭孔片、连接内托和切口保护套;
所述操作面板、所述密封片、所述闭孔片和所述连接内托上均开设有进气孔、出气孔和呈五筒形设计的五个通孔;
通孔采用五筒形对称设计可以达到:即使操作面板和切口保护套安装位置有所偏差或手术中需要通孔转向,也仅仅会在45°角内转动操作面板,而相较于传统型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鞘管转动180°角,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相对较少,也给手术医生带来方便。而通过设计进气孔与出气孔,在保持进气腹腔气压不降低的同时,使得腹腔内产生的烟雾能够顺着出气孔排出,从而使得内窥镜能够清晰的观看腹腔内部的情况,最终使得手术正常进行;
所述操作面板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设有定位块和多个卡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普爱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普爱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9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自组网通信系统
- 下一篇:CELL压接压力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