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1171.4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9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红伟;焦建锋;刘霞;吴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5/34 | 分类号: | B64C25/34;B64C25/62;B64C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姜宇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和移动轮本体,顶板的底部固定有外筒,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内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外筒的底端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内杆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该无人机用移动轮接触地面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向外扩张,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套环沿着中心杆上升,压缩第一弹簧,增强缓冲作用,减小冲击力;利用第二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插杆与插槽的配合,利用第三弹簧进一步增强了缓冲效果,大大减小了无人机降落时移动轮本体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了移动轮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底部通常设置移动轮,以便移动。但是,现有的无人机移动轮在无人机降落时,遭受很大的冲击力,缩短了移动轮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和移动轮本体,顶板上固定有安装立板,安装立板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横板,安装横板和安装立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有外筒,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内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外筒的底端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内杆上;
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在无人机上,通过外筒与内杆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二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再通过缓冲机构增强缓冲效果,大大减小了无人机降落时移动轮本体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了移动轮本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连杆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轮座;
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铰接的支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底部均安装有轮座,移动轮本体安装在轮座上;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支座的铰接配合,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以旋转。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中心杆;
所述中心杆固定在底板的底面中心处,中心杆的底端设有挡块,中心杆上滑动套设有套环,套环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中心杆上;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套环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与套环铰接;无人机在降落时,移动轮本体首先接触地面,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向外扩张,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套环沿着中心杆上升,压缩第一弹簧,增强缓冲作用,减小冲击力。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内固定有插杆,内杆上开设有与插杆配合的插槽,内杆的顶端与外筒的内顶壁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设在插杆上;通过插杆与插槽的配合,利用第三弹簧进一步增强了缓冲效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滑杆,外筒的侧面上设有固定块,滑杆贯穿固定块并与其滑动连接,内杆的顶端固定有支杆,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支杆穿过的导向通口,滑杆的上端与支杆连接;通过滑杆与固定块的滑动配合及支杆与导向通口的配合,无人机在降落时,滑杆沿着固定块上下滑动,支杆在导向通口内移动,为内杆的上下移动增强稳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1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