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1589.5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6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睿;李跃东;董立强;王铮;商文奇;马亮;张悦;张睿;沈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4/20 | 分类号: | A01G24/20;A01G24/13;A01G24/22;A01G24/10;A01G24/30;C05G3/00;C05G3/6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5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育苗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稻机械化无土基质育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水稻无土育苗基质,其主要成分为腐熟牛粪,每立方腐熟牛粪添加40kg沸石、调配剂1份,充分混拌均匀即可。该育苗基质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增加秧苗的茎基宽,增加秧苗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并可以有效抑制秧苗徒长。同时,该育苗基质的主要材料由牛粪和水稻秸秆混合腐熟制备,既实现了牛粪无害化处理,又实现了水稻秸秆的有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机械化无土基质育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生产采用的机械化播种方式仍以营养土为主。以营养土作为培育水稻秧苗的载体存在取土量大、取土困难、破坏耕地及易发生土传病害等问题。此外,营养土制备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养分不足和酸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水稻机械化育苗规模化发展。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成为一大难题。2018年辽宁全省养牛存栏量达到227.8万头,牛粪排放量巨大、排放集中,如不能无害化处理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1千万亩,秸秆资源丰富。在传统农业中,水稻秸秆多以直接焚烧为主,或被当作废弃物丢弃,大部分的水稻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养分充足、酸度适宜、生态环保的水稻无土育苗基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水稻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由以下材料构成:腐熟牛粪、调配剂,1m3腐熟牛粪中混有30~40kg沸石、调配剂1份。
进一步地,所述腐熟牛粪由以下材料制成:新鲜牛粪、秸秆、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新鲜牛粪和秸秆的体积百分比为,新鲜牛粪70~80%,秸秆20~30%,每1000kg新鲜牛粪混有微生物复合菌剂1~2kg。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酵母菌、黑曲霉、米曲霉,其重量比为5~6:1~2:2~3:1~1.5:1~1.5。
进一步地,所述每份调配剂包括:沸石8~10kg,硫酸铵3~3.7kg,过磷酸钙2~2.5kg,七水硫酸亚铁6~7.3kg,硫酸锌0.6~1.2kg,多效唑4~5g,木酢液1~1.5L。
进一步地,所述沸石为颗粒状,直径为0.3~0.5mm。
制备所述水稻育苗基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牛粪腐熟;(2)制备调配剂;(3)配制基质。
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腐熟牛粪,是由体积百分数为70~80%的新鲜牛粪,20~30%的秸秆混合,每1000kg新鲜牛粪加入微生物复合菌剂1~2kg,经过2次腐熟发酵制得;
具体为:(1)降低牛粪含水量;(2)分层添加物料:添加顺序为一层水稻秸秆,一层牛粪,一层微生物复合菌剂;(3)发酵腐熟;
进一步改进,所述发酵腐熟:将分层添加好的物料充分翻匀,加水至含水量达到50~55%,堆成顶宽约1m,底宽约2m,高约1.5m的堆体进行发酵腐熟;腐熟发酵约120天,堆心温度每升高5℃翻堆一次,翻堆约20~25次,第一次发酵结束;第一次发酵后,每1000kg腐熟牛粪再加入微生物复合菌剂约100g,混拌均匀,加水至含水量达到50~55%,进行第二次发酵,第二次发酵约50天。
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调配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未经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1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子纱染色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电子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