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传热强化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1662.9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寇桂岳;林谋有;杨小品;初长宝;曾育平;甘志梅;杨军平;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J15/324 | 分类号: | F16J15/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330099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传热 强化 结构 机械 密封 装置 | ||
1.一种带有传热强化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械密封装置由前端面(1)、外环圆柱面(2)、后端面(3)、内环圆柱面(4)、气流入口(5)、内环侧气流出口(6)、外环侧气流出口(7)、内径侧导流孔(8)、外径侧导流孔(9)及扰流结构M组成,它们都位于该机械密封装置环体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的前端面(1),是该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面;
所述的外环圆柱面(2),是该机械密封装置的外圆柱面;
所述的后端面(3),是该机械密封装置支撑面其与补偿机构结合;
所述的内环圆柱面(4),是该机械密封装置的内圆柱面;
所述的气流入口(5),是该机械密封装置内环圆柱面(4)上沿周向均匀开设的矩形孔;
该气流入口(5)的结构是一个矩形,其结构尺寸为L2和L3,L2是气流入口边缘距离后端面(3)的轴向厚度,L3是气流入口边缘距离前端面(1)的轴向厚度,L3=1.25×L2;该气流入口(5)是开设在该机械密封装置的内环圆柱面(4)上且沿周向均匀布置15~18个,具体的个数随该机械密封装置结构的大小而定;
所述的内环侧气流出口(6)及外环侧气流出口(7),是散热气流的出口,在该机械密封装置的后端面(3)沿周向均匀布置开设的气流出口;
该内环侧气流出口(6)及外环侧气流出口(7)的结构形式是圆形孔,其内环侧气流出口(6)的直径为外环侧的气流出口(7)的直径为内环侧气流出口(6)的边缘离内环圆柱面(4)的径向距离为L4,外环侧气流出口(7)的边缘离内环侧气流出口(6)的边缘径向距离为L5;该内环侧气流出口(6)及外环侧气流出口(7)开设在该机械密封装置结构后端面(3)上,并沿周向均匀布置15~18个,具体的个数随该机械密封装置结构的大小而定;
所述的内径侧导流孔(8)及外径侧导流孔(9),是该机械密封装置内部开设的导流气孔,增加气流的流动性及增大散热接触面积;
所述的扰流结构M,是该机械密封装置内部开设的气体扰流结构,目的是使气体进入密封结构内部后形成涡流使气体充分接触其散热表面带走更多的热量;
该扰流结构M是开设在该机械密封装置的内部,且沿周向均匀布置15~18个,具体个数因机械密封装置结构大小而定;该扰流结构M是两段圆弧形结构,半径分别为R1、R2,且R1=R2,宽度为L7;L6为该机械密封装置圆环壁厚;该内径侧导流孔(8)及外径侧导流孔(9)是两圆形导流孔开设在扰流结构M上的两段圆弧中间,两圆孔的直径分别为且该扰流结构M做成两段圆弧状是为了使进入的气流能产生涡流,而内径侧导流孔(8)及外径侧导流孔(9)能使散热气流在该机械密封装置结构内部流动,从而带走更多热量;
整个机械密封装置,其外径为内径为轴向厚度为L1;整体毛胚由铸造而成然后进行激光机加工出各扰流结构及散热气流通孔,密封端面进行精密的形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传热强化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入口(5)距离后端面(3)的轴向厚度L2为2.5~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传热强化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环侧气流出口(6)的直径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传热强化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段圆弧形结构扰流结构M,其半径分别为R1、R2,且R1=R2为12~16mm;其宽度L7为3~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传热强化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械密封装置圆环壁厚L6为4~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16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幻彩手机后盖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3-三氟烷基喹喔啉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