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属性网络表征学习的网络服务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2262.X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7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朱航宇;胡瑞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6;G06N20/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迪怡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属性 网络 表征 学习 网络服务 异常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属性网络表征学习的网络服务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初始网络服务数据,并基于其构建异质信息网络,获取节点属性集合;基于节点属性集合构建属性向量集,并根据属性向量集和异质信息网络构建属性信息网络;基于属性信息网络构建目标函数,并基于对其求解得到的网络表征学习要学习的节点对应向量构建属性信息网络中节点和与其对应的向量表征的映射关系;基于训练集数据训练得到异常检测模型,并根据异常检测模型计算测试集数据中每笔网络服务数据的异常概率。本发明增强了属性信息网络中节点的关联性,提高了异常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对检测异常、拦截异常和保护用户和企业的资金安全有更好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服务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服务中属性网络表征学习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网络服务业务的逐渐扩大,随之而生的欺诈手段也层出不穷,为了保障网络服务中金融机构和正常用户的业务安全,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网络服务异常检测系统。
在网络服务中异常的信息中通常存在潜在的关联,基于知识图谱的异常检测主要是将“单点”的信息转换成“平面”的相互关联的网络结构,有效地分析复杂关系中存在的特定的潜在风险。近年来,网络表征学习在网络结构上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时表现出强有力的作用,解决了网络结构上大数据计算的困难,被广泛应用在市场营销、社区发现、异常检测等领域。然而,目前大多数涉及知识图谱的异常检测系统往往关注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深度挖掘,这无法适应网络服务数据的弱关联性,并忽视了现实系统中被观察和记录的节点属性信息,例如网络服务数据中不仅有各种人际关系,还包含丰富的个人信息以及个人属性。此外,网络服务正常的数据往往是相互独立或与其他数据具有较低的关联性,单纯地挖掘网络拓扑结构上的联系,忽视其他丰富的语义信息,无法有效适用于网络服务场景中的异常检测任务,迫切需要融合丰富的节点属性和网络结构,进一步提升网络表征学习的性能。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面向网络服务的异常检测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析复杂关系中存在的特定的潜在风险。传统检测方法审核过程缓慢,难以捕捉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缺乏较好的泛化能力。一般的基于网络表征学习的异常检测手段,对于过于孤立的网络服务信息无法处理,在网络服务各种场景中普适性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网络服务中异常检测方法审核缓慢,难以捕捉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缺乏较好的泛化能力,且现有基于网络表征学习的异常检测手段对于过于孤立的网络服务信息无法处理,在网络服务各种场景中普适性较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属性网络表征学习的网络服务异常检测方法,包括:
根据原始网络服务数据获取初始网络服务数据,基于所述初始网络服务数据构建异质信息网络,并基于所述异质信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在所述原始网络服务数据中获取节点属性集合;
基于所述节点属性集合构建属性向量集,根据所述属性向量集和所述异质信息网络构建属性信息网络;
基于所述属性信息网络,以最大后验问题寻找最优向量表征形式构建目标函数,并根据预设算法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网络表征学习要学习的节点对应向量,并基于网络表征学习要学习的节点对应向量构建所述属性信息网络中节点和与其对应的向量表征的映射关系;
所述属性信息网络中节点和与其对应的向量表征的映射关系计算所述属性信息网络中每个网络服务单号类型节点的特征数据,并基于所述属性信息网络中所有网络服务单号类型节点及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的训练集数据训练得到异常检测模型,根据所述异常检测模型计算所述属性信息网络中所有网络服务单号类型节点及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的测试集数据中每笔网络服务数据的异常概率。
优选地,根据原始网络服务数据获取初始网络服务数据,基于所述初始网络服务数据构建异质信息网络,并基于所述异质信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在所述原始网络服务数据中获取节点属性集合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22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