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随钻监测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前预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2715.9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9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明;庞帆;张志强;李宁;陈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N33/24;G06F11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皎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监测 技术 岩石 强度 参数 超前 预报 方法 | ||
1.一种基于随钻监测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开展现场岩石随钻监测试验,得到切削力与给进力的关系,进而计算金刚石刀片的前角a,金刚石锯片的切削面与压缩破碎区之间的接触摩擦角θ;
步骤2、由步骤1得到的金刚石刀片的前角a、金刚石锯片的切削面与压缩破碎区之间的接触摩擦角θ,计算完整岩石的内摩擦角
步骤3、由得到的a、θ、分析钻探过程中切削力与每转穿透深度切削力,根据切削力与每转穿透深度间关系,计算完整岩石的粘聚力C;
步骤4、基于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计算完整岩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随钻监测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开展现场岩石随钻监测试验,岩石的钻探旋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穿透和切削,如果钻孔是由摩擦过程控制的,则切削力与给进力:Ft–Fn关系的数据点遵循具有高截距的线性路径,如果钻孔以切削为主,则Ft–Fn关系的数据点遵循过起始点的线性路径,
当给进力小于切削点时,钻孔以切削为主,切削力与给进力之间的关系如下:
Ft为切削力;Fn为给进力;a为金刚石刀片的前角;θ'是切削面的接触摩擦角;
当给进力大于切削点时,切削力与给进力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A是切割的垂直横截面面积;C是完整岩石的粘聚力;θ是金刚石锯片底面与岩石之间的接触摩擦角;是完整岩石的内摩擦角;是完整岩石与压缩破碎区之间的摩擦角;
当给进力大于切削点时,Ft–Fn关系的数据点遵循过高截距的线性路径,直线的斜率即为tanθ的大小,直线斜率为已知量,从而求得金刚石锯片底面与岩石之间的接触摩擦角θ;
由于钻头材料在切削面和端面磨损面的均匀性,切削面的接触摩擦角θ'和金刚石刀片端面的接触摩擦角θ认为相等,即θ'=θ,代入公式(1),从而得到金刚石刀片的前角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随钻监测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完整岩石的内摩擦角具体计算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随钻监测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完整岩石的粘聚力C计算如下:
钻探过程中切削力和给进力计算如下:
其中,A≈Bh/2,B是刀具的形状参数,h是每转穿透深度,
通过钻探数据,得出切削力与每转穿透深度的关系:在切削阶段以及切削与摩擦阶段,切削力随着穿透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得到两条趋势线:
切削阶段:Ft切削点,Ft-h关系的数据点遵循过起始点的线性路径;
切削与摩擦阶段,Ft>切削点,Ft-h关系的数据点遵循过过高截距的线性路径;
通过切削力与每转穿透深度的关系曲线,已知切削阶段:Ft切削点,Ft-h关系线性路径的斜率:
从而求得完整岩石的粘聚力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随钻监测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完整岩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计算如下:
结合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基于Mohr–Coulomb准则,计算岩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c:
其中,qc是完整岩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27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角度信息的主瓣密集假目标剔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