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3132.8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姜启军;赵洪洋;陈永胜;毕路;夏伟;林海斌;时宇;陈宪;陈实;张书攀;高伟;曲良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7/12 | 分类号: | E01B27/12;E01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马德胜 |
地址: | 442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板式 道岔 密实 混凝土 灌注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放自密实混凝土至大泵料斗;s101、启动大泵,低速运转,通过金属泵管将大泵料斗内的自密实混凝土输送至位于道岔板旁的小泵料斗中;s102、待小泵料斗快满时,启动小泵,小泵处于泵送状态,通过小口径胶泵管将自密实混凝土输送至灌注料斗;s103、待灌注料斗快满时,打开灌注料斗的出料口,将自密实混凝土输送至灌注部位,完成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本申请提供的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及装置,能够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灌注,灌注成功率高,而且灌注上一块道岔板和下一块道岔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施工效率高,施工劳动强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板式道岔板系统由多层结构组成,自下而上为混凝土底座、土工布隔离层、自密实混凝土层和预制道岔板。由于地铁是通过板式道岔从一轨道进入另一轨道,或者,进行转向。因此,板式道岔在宽度方向上通常是渐变的。
目前地铁项目中的预制道岔板横向和纵向尺寸均较大,预制道岔板在地下狭窄空间里运输难度大,同时为保证道岔轨道与普通轨道的衔接平顺,一般需要先施工道岔再施工其他常规轨道,一条地铁线上通常有多个道岔,每个道岔间隔距离较远。但是地铁板式道岔普遍采用的是先灌板,后安装道岔钢轨的施工工艺,由于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之前,没有道岔钢轨,自密实混凝土无法直接通过钢轨直接运输至作业面位置,同时,每个道岔板的自密实混凝土必须一次性灌注,中间不能有停顿,这就造成了地铁板式道岔的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的施工困难,板式道岔距离下料口越远困难越大。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能够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灌注,灌注成功率高,而且灌注上一块道岔板和下一块道岔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施工效率高,施工劳动强度低。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采用上述方法,同样能达到上述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放自密实混凝土至大泵料斗;
s101、启动大泵,低速运转,通过金属泵管将大泵料斗内的自密实混凝土流至位于道岔板旁的小泵料斗中;
s102、待小泵料斗快满时,启动小泵,小泵处于泵送状态,通过小口径胶泵管将自密实混凝土输送至灌注料斗;
s103、待灌注料斗快满时,打开灌注料斗的出料口,自密实混凝土输送至灌注部位,完成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
优选地,小泵的泵送状态为,小泵输送量为7~8m3/h。
优选地,在步骤s100之前,放水至大泵料斗,将金属泵管和小口径胶泵管润湿。
优选地,将金属泵管和小口径胶泵管润湿之前,对运输至放料处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检验。
优选地,在对自密实混凝土检验之前或者之后,
以放料处与道岔板之间的距离、道岔板的体积和垂直输送距离为条件,根据预设的每块道岔板浇筑时间,获得小泵输送速度。
优选地,在步骤s100之前,将道岔板底空腔垃圾、灰尘清理干净,并用旋转高压枪对其预湿,积水用棉纱或海绵吸干。
一种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应用于上述地铁板式道岔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法中,包括,设有大泵料斗的大泵和设有小泵料斗的小泵,所述大泵位于位于放料处,所述小泵位于道岔板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3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