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波管理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3159.7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2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娟;张兴炜;柴丽;常俊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04;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颜晶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波 管理 方法 系统 基站 用户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涉及通信领域,方法:基站发送第一重配置消息给用户设备UE;第一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为UE分配的至少两个载波组,UE配置有至少两个载波,至少两个载波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下行载波,至少两个载波组由基站将配置给UE的所有载波分组得到,每个载波组的上行载波数量和下行载波数量均不超过8,至少两个载波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组,第一载波组包括已激活的载波,第一载波组中已激活的载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下行载波,第一下行载波配置有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DCCH携带下行控制信息DCI,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载波所在载波组中已激活的载波;在第一下行载波上发送PDCC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波管理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如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出现了载波聚合(又称载波汇聚)(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技术。CA是指基站(Evolved Node B,简称eNB)将多个载波聚合在一起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提供服务,以提升空口的吞吐量。
目前,LTE系统引入了最多5个载波的聚合,也就是说一个eNB最多可以为一个UE配置5个载波,每个载波20M带宽,5个载波达到100M带宽。为此,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在调度配置给UE的载波时,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提供了3比特字段来指示该DCI是针对哪一个载波。由于3比特字段可以赋值0-7中任何一个数字,因此,通过3比特字段最多可以指示8个载波的载波索引号,满足了5个载波的调度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和系统吞吐量,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简称LTE-A)系统第13版本(Release-13)引入了大规模载波聚合(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能够聚合的载波数量最大可达32个,也就是说一个eNB最多将可以为一个UE配置32个载波。但是,现有的载波调度方式最多只能支持8个载波的调度,无法支持最大32个载波的调度。若要实现最大32个载波的调度,最直接的方式是对3比特字段的长度进行扩展,然而,这将改变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结构,改动影响太大对于物理层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可以满足超过8个载波的调度需求。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第一重配置消息给用户设备UE;
其中,所述第一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为所述UE分配的至少两个载波组,所述UE配置有至少两个载波,所述至少两个载波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下行载波,所述至少两个载波组由所述基站将配置给所述UE的所有载波分组得到,每个所述载波组的上行载波数量和下行载波数量均不超过8,所述至少两个载波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组,所述第一载波组包括已激活的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组中已激活的载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下行载波,所述第一下行载波配置有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述PDCCH携带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一下行载波所在载波组中已激活的载波;
在所述第一下行载波上发送PDCCH。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载波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下行载波,其中一个载波组中的第一下行载波为所述UE的下行主载波,所述UE的上行主载波和下行主载波在同一个载波组内;除主载波所在载波组外的载波组中的第一下行载波为下行辅载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3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