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排矫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3362.4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王辉;王小环;王靖;周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长征电器成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5 | 分类号: | B21D3/05;B21D3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张显琴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正 装置 | ||
本方案公开了压料装置领域的铜排矫正装置,包括作业箱、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和两根支杆,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转动连接在作业箱的外壁,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均通过支杆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辊和下辊,第三从动齿轮和与其固定连接的辊之间设有滑块,滑块与支杆转动连接,作业箱上设有孔洞,滑块竖直滑动连接在孔洞内,滑块的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贯穿作业箱。本方案中的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厚度铜排的矫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料装置领域,特别涉及铜排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导体(现在一般都用圆角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在配电柜中的U、V、W相母排和PE母排均采用铜排;铜排在使用中一般标有相色字母标志或涂有相色漆,U相铜排涂有“黄”色,V相铜排涂有“绿”色,W相铜排涂有“红”色,PE母线铜排涂有“黄绿相间”双色。
铜排由铜条压制成,由于铜条成卷放置,在展开时,存在不平整的现象,这样,在后期冲制的过程中,铜排存在弧度,影响了产品的使用,现有的铜排矫正装置多为对辊挤压,但是上下辊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不能适应不同铜排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铜排矫正装置,以解决现有铜排矫正装置在对铜排进行矫正时不能同时对不同厚度的铜排进行矫正。
本方案中的铜排矫正装置,包括作业箱、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和两根支杆,所述作业箱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作业箱内设有用于运送铜排到下辊上的运送机构,所述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转动连接在作业箱的外壁,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圆心同轴,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圆心同轴,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均通过支杆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辊和下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和与其固定连接的上辊之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支杆转动连接,所述作业箱上设有孔洞,所述滑块竖直滑动连接在孔洞内,所述滑块的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作业箱的上端且与作业箱螺纹连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使用时,转动螺纹杆,由于螺纹杆与作业箱螺纹连接,因此螺纹杆转动带动滑块向下移动,由于滑块、上辊和第三从动齿轮均连接在支杆上,因此滑块向下移动也会带动支杆、上辊和第三从动齿轮向下移动,由于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因此第三从动齿轮向下竖直移动之后也会继续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当上辊和下辊的距离与待矫正的铜排厚度相同时,停止转动螺纹杆;开启驱动电机,将需要矫正的铜排放到运送机构上,运送机构将铜排运送到下辊上,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三从动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齿轮带动下辊转动,第三从动齿轮带动上辊转动,由于上辊与下辊之间的距离已适合铜排厚度,因此就可对铜排进行矫正。本方案中的装置只需转动螺纹杆就可调整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的铜排进行矫正;另外本方案中的装置只需使用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带动上辊和下辊同时转动。
进一步,还包括链条,所述上辊和下辊均有多个,多个上辊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多个下辊并排接触且传动连接,多个所述上辊的两端设有连杆,多个上辊均与连杆转动连接。设置多个上辊和下辊可更高效的矫正铜排。
进一步,所述作业箱上设有两个孔洞,远离第三从动齿轮的上辊也转动连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竖直滑动连接在孔洞内,两块所述滑块上均设有贯穿作业箱上端的螺纹杆。这样设置可使得多个上辊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保持相对稳定。
进一步,所述螺纹杆上均设有转轮。设置转轮可便于转动螺纹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长征电器成套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长征电器成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33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