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利用多品质余热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3744.7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祝令辉;方极文;方磊;姚传辉;陈何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利用 品质 余热 系统 | ||
1.一种循环利用多品质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采用以下方法循环利用多品质余热:
步骤一:对不同品质余热进行分类并单独进行循环换热:将温度低于余热工艺标准温度的定义为低级循环换热,将温度在余热工艺标准温度上下波动的定义为中级循环换热,将温度不低于余热工艺标准温度的定义为高级循环换热;
步骤二:将低级循环换热排出的工质导入到高级循环换热内进行二次换热;
对中级循环换热排出的工质进行温度检测,当检测到温度不低于工质工艺标准温度时,中级循环换热独自循环运行;当检测到温度低于工质工艺标准温度时,将中级循环换热排出的工质导入到高级循环换热内进行二次换热;
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的各个循环的温度均为该循环中工质换热之后的温度;
该余热利用系统具有分别对应于低级循环换热、中级循环换热和高级循环换热的低级换热系统(1)、中级换热系统(2)和高级换热系统(3),其中,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中级换热系统(2)和高级换热系统(3)均具有壳程和管程,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的壳程的工质出口管通过第一导流管道(4)与高级换热系统(3)的壳程的工质进口管连接,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的工质出口管通过第二导流管道(5)与高级换热系统(3)的壳程的工质进口管连接,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的工质出口管与第二导流管道(5)的连接处设有气动阀门(6),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的工质出口设有温度开关(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的壳程、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和高级换热系统(3)的壳程上均设有氨气导出支管(8),且多个所述氨气导出支管(8)的一端形成氨气导出总管(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的壳程、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上的工质导出管均与所述高级换热系统(3)的壳程上的工质导入管位于同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中级换热系统(2)和高级换热系统(3)均设有工质循环泵(1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的壳程、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与所述高级换热系统(3)的壳程分别为单独换热器的壳程。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的壳程、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壳程与所述高级换热系统(3)的壳程为同一换热器被隔板(11)分隔而成的子壳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换热系统(1)的管程、所述中级换热系统(2)的管程与所述高级换热系统(3)的管程为同一换热器被隔板(11)分隔而成的子管程,相对应的子壳程和子管程之间形成一个换热区(12),三个所述换热区(12)分别对应低级换热系统(1)、中级换热系统(2)和高级换热系统(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换热区(12)呈水平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37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复位摩擦阻尼器
- 下一篇:一种电开关质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