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4145.7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荣;刘洪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647 | 分类号: | H04N21/647;H04N21/6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化雨 |
地址: | 247126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待处理UDP协议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确定出丢包的原因是网络带宽不足还是非网络带宽不足,当确定出丢包原因为网络带宽不足时,可以通过调整网络带宽,根据第一预设数据重传机制进行数据重传;当确定出丢包原因为非网络带宽不足时,可以根据丢失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重传,若是,则可以根据第二预设数据重传机制进行数据重传,可见,由于本申请是在检测出丢包的不同原因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丢包原因,采用不同数据重传方式,处理时机更为准确,从而能够增强丢包处理效果,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信中,由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处理数据包时具有资源消耗小、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在音频、视频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传输和普通数据传输时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UDP协议并不提供数据传送的保证机制,传输数据前不需要建立逻辑链路,也没有自动重发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因此容易产生数据包丢失的现象,即UD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因数据损坏或拥塞而被丢弃,从而影响数据的解析。
传统的丢包处理方法中,是接收到本次RTP包时,先入队缓存。再在缓存队列中搜索是否存在序号为上次发送的RTP序号加1的RTP包。如果找到这样的RTP包,则将之移至发送缓存。但这种处理方式,对于上述基于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产生的丢包,处理时机不够准确,且并未准确检测出网络是否具有可用带宽,丢包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增强丢包处理效果,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处理方法,包括:
对待处理UDP协议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确定丢包原因,其中,所述丢包原因包括网络带宽不足和非网络带宽不足;
当所述丢包原因为网络带宽不足时,通过调整网络带宽,根据第一预设数据重传机制进行数据重传;
当所述丢包原因为非网络带宽不足时,根据丢失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重传;
若是,则根据第二预设数据重传机制进行数据重传。
可选的,所述对待处理UDP协议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确定丢包原因,包括:
计算所述待处理UDP协议数据包的实时带宽;
根据所述实时带宽,确定丢包原因。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数据重传机制为三次数据重传机制;
所述当所述丢包原因为网络带宽不足时,通过调整网络带宽,根据第一预设数据重传机制进行数据重传,包括:
当所述丢包原因为网络带宽不足时,确定第一次数据重传时间为距离上一次数据包发送时间后的第2个超时计时位置,并在所述第2个超时计时位置进行第一次数据重传;
确定第二次数据重传时间为距离所述上一次数据包发送时间后的第4个超时计时位置,并在所述第4个超时计时位置进行第二次数据重传;
确定第三次数据重传时间为距离所述上一次数据包发送时间后的第8个超时计时位置,并在所述第8个超时计时位置进行第三次数据重传。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丢包原因为非网络带宽不足时,根据丢失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重传,包括:
当所述丢包原因为非网络带宽不足时,判断丢失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若是,则进行数据重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4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