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人造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4393.1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晨曦;李佳荣;王趁红;刘健鹏;刘思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1D5/00;A61L27/40;A61L27/18;A61L27/26;A61L2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穿 人造 血管 用材 制备 方法 由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人造血管,本发明人造血管用材料包括两层:内层为血液相容性好的静电纺丝层,外层为耐穿刺防渗血的致密层;两层膜之间结合紧密,不可分离。该人造血管用材料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均匀的聚合物溶液;然后将聚合物溶液纺于芯轴装置上,得到纤维膜内层;然后直接在干燥后的内层上进行电喷,获得致密的外层。本发明所提供的人造血管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柔顺性,具有防渗血及耐反复穿刺的功能;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生产工艺简单且易于规模化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人造血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富营养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位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血管疾病目前常使用的是血管移植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自体血管来源非常有限,因此临床上需要大量的人造血管作为移植替代物。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血管多为进口产品,价格高昂且性能远未达到理想血管所需的性能。临床应用肾透析病例多,主流解决方法是自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但是,自体血管的反复穿刺易导致血管损伤且难再生,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植入后容易形成血栓,且经穿刺后的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孔隙较大容易产生渗血。因此,小口径血管的开发过程中,更需要解决长期通畅率、防渗血和耐穿刺性能等诸多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聚氨酯人造血管耐穿刺及防渗血性能均不理想,经过多次穿刺后力学性能下降较大且渗血明显。其中也有多层纤维复合血管,但由于纤维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导致血液从纤维间隙中渗出,即使是三层纤维结构也不能有效达到临床上防渗血的要求,满足不了临床上反复穿刺的需求;因而,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人造血管,必须对于血管进行合理选材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人造血管应用时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人造血管,本发明制备的人造血管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同时具有防渗血和耐穿刺性能,可有效用于血管疾病治疗中,尤其是适用于小口径血管的治疗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基础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合物溶于溶剂中,得到浓度为w/v为10~70%的聚合物溶液,室温搅拌5~48小时;
S2:将步骤S1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置于芯轴装置上,进行静电纺丝,获得多孔的静电纺丝纤维内层,干燥5-48h,去除残留溶剂;
S3:将步骤S2获得的内层作为接收面,采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第一次电喷、第二次电喷、…第n次电喷,获得致密外层,形成耐穿刺所述人造血管用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次电喷过程中包括电喷、停止、电喷、停止…多次循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1中,所述的聚合物选自聚己内酯(PCL)、聚氨酯(PU)和聚丙交酯(PLA)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丙酮,四氢呋喃(THF),六氟异丙醇(HFIP)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聚己内酯、聚丙交酯及聚氨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万~100万;
更优选地,所述的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30万,所述的聚丙交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50万;所述的聚氨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60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1中,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聚己内酯占≤20wt%,聚丙交酯占≤20wt%,聚氨酯占60wt%~10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4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纠偏辊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螺纹防松双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