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5123.2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立;束冬林;孙狂飙;沈国栋;方明镜;杨晓明;王文炳;程华才;蒲阳;王亮;吕韶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8 | 分类号: | E02D1/08;E01C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回弹 公路 路基 实质 快速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现行规范填料类别,确定路基填料类型,测定分区路基填料CBR值,估算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值MR;
(2)在相应路基施工现场选取某一试验段作为试验区域,分步碾压;
(3)每次碾压完成后,在试验段区域,随机选取试验点,利用便携式动态回弹模量测试仪测量该点的动态回弹模量Ei值,并记录数据;
(4)若试验路基为填土路基,则利用灌砂法检测该碾压次数下的路基压实度;若试验路基为土石混填或填石路基,则利用精密水准仪检测路基沉降值并检测孔隙率;
(5)重复步骤(3)~(4),直到达到规定压实度或沉降差Δs小于试验段确定的沉降差或规定孔隙率,停止碾压;
其中,对于土石混填或填石路基,最后一遍或两遍采用静压;
(6)剔除异常数据,得出不同碾压遍数下的动态回弹模量值、压实度、沉降差或孔隙率平均值;
对于填土路基,建立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值与路基压实度的定量关系;对于土石混填或填石类路基,建立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值与沉降差或孔隙率的定量关系;
不同碾压遍数下,通过定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对应性原则”确定相应填料规定压实质量对应的动态回弹模量控制标准Ep0,并不得低于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值MR或设计图纸中给定回弹模量值的要求;
(7)现场应用,在施工路段碾压成型完毕后随机选取测点区域,分别检测相应不同点位的动态回弹模量值Ei,计算出该评定路段的动态回弹模量代表值Ep;
结果判定规则如下:当Ep≥Ep0,且单点动态回弹模量Ei全部大于或等于Ep0的95%时,评定路段的动态回弹模量合格率为100%;当Ep≥Ep0,且单点动态回弹模量全部大于或等于Ep0的85%时,按测点数计算合格率;当Ep<Ep0或某一单点动态回弹模量小于Ep0的85%时,该评定路段动态回弹模量为不合格,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不同类型填料路基按照现行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主要分为填土类路基、土石混填路基和填石路基,所述方法适用于最大粒径dmax不超过1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单次测试路基压实层厚度不超过35-40cm,所述方法适用于路基压实层间质量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次碾压完所测的动态回弹模量Ei数据不少于15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碾压方式,在进行填石或土石混填路基比对试验测试时,每次振动压实完后,再静压一到两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填土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的关系式根据不同土质应满足:为路基压实度平均值,为动态回弹模量平均值,a、b分别为通过试验段标定的系数;土石混填或填石类路基动态回弹模量代表值与沉降差或孔隙率的定量对应关系应根据土质的不同,通过相应关系对应图得到满足规范要求沉降差对应下的动态回弹模量控制标准Ep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的评定方法,数据评定时,对于现场检测评定段测点数据,动态回弹模量的代表值Ep计算公式为tα为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α而变化的系数;α为保证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0.95,其他公路取0.90;S为动态回弹模量标准差;规定单点动态回弹模量数据评定合格率不低于95%,该路段评定为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1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