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5291.1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0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武;陈松阳;张梁;袁志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20;G06T7/6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回弹 电机 罩壳 形状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旨在建立拉伸电机罩壳回弹后三维模型,直观反映电机罩壳形状特征,方便测量工件尺寸和误差,可以为材料成形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罩壳回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CAE软件或者实验法模拟电机罩壳拉伸过程,获得径向和周向的应力、弹性应变,回弹后残余应变和变形,预测回弹后形状和精度,建立拉深形状尺寸与拉深回弹形状尺寸之间的联系指导拉伸工艺设计,但是CAE建模难度大,成本高,效率底,精度差,或采用实验样法,采用技术测量方法测量电机罩壳拉伸回弹后形状和精度,逆向求回弹量,建立拉伸形状尺寸与拉深回弹形状尺寸之间的联系,实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旨在建立拉伸电机罩壳回弹后三维模型,直观反映电机罩壳形状特征,方便测量工件尺寸和误差,可以为材料成形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
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
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
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
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
优选地,所述电机罩壳机构参数包括:转角半径、电机罩壳高度及电机罩壳半径。
优选地,所述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具体为:
定义i为第i分段模型,根据径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径向回弹量,根据轴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其中,所述εe为收缩率,所述为收第i分段模型的弧长。
优选地,所述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具体为:
当i=1时,将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回弹至第一回弹点,其中,所述第一回弹点为以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1为半径画圆,与X轴靠近原点的交点位置;
当i≠1时,将第i所述分段模型平移使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一端点与第i-1回弹点重合,获得第i回弹点,其中,所述第i回弹点为以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i为半径画圆,与距z轴R2i处的z轴平行线靠近原点的交点,依次连接每一回弹点,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
优选地,所述i的取值范围为1≤i≤5。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装置,包括:
拉伸二维模型建立装置,用于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