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蒸汽等离子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5339.9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万文雷;徐溢锋;谢建婷;张昌林;郭强;张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蒸汽 等离子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水蒸汽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燃烧器、蓄热器、以及至少一个等离子发生器,燃烧器内燃烧产生高温热源进入蓄热器,蓄热器内布置有蓄热体,进入蓄热器内的高温热源将蓄热器内进行加热升温;水蒸汽管道中部穿过蓄热体;水蒸汽管道的出口端处于蓄热器首部,供水蒸汽管道内高温水蒸汽排出;水蒸汽管道的出口端与等离子发生器进入端形成连通,水蒸汽管道中排入等离子发生器中的高温水蒸汽,被电离形成水蒸汽等离子体排出。本装置结构合理,燃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源直接使蓄热器内进行加热升温,通过蓄热体的蓄热,快速使流经的水蒸汽升温,无热源浪费,升温快,为后续水蒸汽等离子体的高效率产生提供保障,从而水蒸汽等离子体的发生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蒸汽等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水蒸汽等离子体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一般通过高温或者电离的方法可以实现等离子态,但是传统的水蒸汽等离子体制备装置结构复杂、水蒸汽等离子的发生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水蒸汽等离子发生效率高的水蒸汽等离子发生装置。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水蒸汽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燃烧器、蓄热器、以及至少一个等离子发生器,燃烧器内通入燃气在燃气器内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热源从蓄热器的首部进入蓄热器中,燃烧后的高温热源从蓄热器的尾部排出;
蓄热器内布置有蓄热体,进入蓄热器内的高温热源将蓄热器内进行加热升温;
以及供水蒸汽通入的水蒸汽管道,水蒸汽管道的进口端处于蓄热器尾部,供水蒸汽从此端通入水蒸汽管道中;水蒸汽管道中部穿过蓄热体,水蒸汽管道内的水蒸汽流经蓄热体处时,被加热升温;水蒸汽管道的出口端处于蓄热器首部,供水蒸汽管道内高温水蒸汽排出;
所述水蒸汽管道的出口端与等离子发生器进入端形成连通,水蒸汽管道中排入等离子发生器中的高温水蒸汽,被电离形成水蒸汽等离子体排出。
进一步地,发生装置还包括对燃烧器内的燃烧室进行配风的配风系统,配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配风腔室、配风管,配风腔室为环绕设置在燃烧室外周的环形配风腔室,送风管与配风腔室内形成连通,配风管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在燃烧室内周,配风管内部与配风腔室形成连通,配风管上分布有若干供配风腔室内空气经过配风管进入燃烧室内的配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水蒸汽管道包括进入管段、排出管段、若干的中间管段,进入管段的末端与若干中间管段的首端形成并接式连通,排出管段的首端与若干中间管段的末端形成并接式连通,中间管段穿设在蓄热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体为310S不锈钢蜂窝状蓄热体或者蜂窝状陶瓷蓄热体。
进一步地,进入蓄热器内的高温热源包括燃气燃烧的高温火焰和高温烟气,高温热源将经过蓄热体中水蒸汽管道内的水蒸汽加热升温到1200℃以上。
进一步地,蓄热器采用稀土或陶瓷制作而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装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燃烧器、蓄热器、等离子发生器,空气通过燃烧器的配风系统均匀进入燃烧器与燃气混合燃烧,燃烧的高温火焰和烟气进入蓄热器内,蓄热器内的高温集中在蓄热体区域,水蒸汽管道从蓄热体内穿过,从而水蒸汽管道内的水蒸汽能够被快速加热升温1200℃以上,高温水蒸汽经过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在高温状态下产生雪崩效应,促使高温水蒸汽电离,产生水蒸汽等离子体。本发生装置将蓄热体与燃烧器相结合,为水蒸汽的升温提供热源,蓄热体采用蜂窝式的微通道结构,数倍增加了换热面积和换热强度,本装置结构合理,燃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源直接使蓄热器内进行加热升温,通过蓄热体的蓄热,快速使流经的水蒸汽升温,无热源浪费,升温快,为后续水蒸汽等离子体的高效率产生提供保障,从而水蒸汽等离子体的发生效率高,同时也减少等离子发生器的能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3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